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21:30
周六至周日 :9:00-22:00

联系我们


首页 > 生态环保 > 正文
大城市病让人痛苦不堪
作者: 时间:2017年06月04日 关键词:


大城市病让人痛苦不堪,爱慕虚荣不思进取,墨守成规守株待兔没有前途,唯有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才能梦想成真。

致力于全球绿色食品运营平台的海果汇专家认为,今天不知道的比所知道的更有意义,决定未来发展的,不是今天看到的东西,而是看不到的东西。

作为创业的乐园和创新孵化空间载体的城市群、国家新区和CBD,要以更大的格局呵护和拥抱未来,让市场和资本积极去探索不确定性,才是城市创新发展的未来。

大城市病让人痛苦不堪,大城市里出现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等城市病日益严重,很多上班族不得不逃离北上广,到二三线城市寻求新发展。

CBD是一个大城市的大脑,是从事城市最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部分,它存在于大城市,服务于全国甚至全球,对机场的需求度非常高。

这个产业在空间上的选址,应该是处于传统中心城市与机场的中间区位,其组织效率是最高的。一些城市的产业和空间的关系出了问题,进一步影响了城市创新产业的发展。

近些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向城市的快速集中,使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越来越不堪重负。

当人们逃离大城市转向中小城市生活的时候,实际上同时也把大城市的压力转移到中小城市。一些中小城市复制或被传染了“大城市病”。

有的新区发展的渐入佳境,有的却困难重重。就像郑东新区曾经被称为唱空城计的一个新区,但郑东新区2015年建成区面积115平方公里,人口115万,金融企业247家,金融产业增加值达到110亿元,财政收入185亿元,税收165亿元。

郑东新区跟这个地区的机场、高铁、高速公路和市场的空间区位高度趋同。无疑郑东新区是投资界未来值得关注的一个新区。

一个国家要走向成功,要靠城镇化和城市群。中国在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已经能看到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呈现出城市群发展态势。

只是城市群的发展上,跟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成功城市群的基本特征是人口、产业、资本等经济要素高度集聚,产业分工特征非常明显。

空间发展阶段特征是从城市到都市区到城市群,有发达的市场协同机制、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发达的国际航运体系做支撑,拥有发达的、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城市群多层次轨道网。

我国中心城市功能过度集聚,城市群内产业结构同质化、效益较低,过去传统的土地城镇化的模式仍在,城市群的协同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城际交通网络滞后于城市发展需求。

国家将京津冀协同作为三大发展战略之一,让交通一体化先行,将产业一体化作为突破口,城市群一体化作为空间载体。此外还有生态环境、市场交易的一体化。

中国正面临着交通、生态、产业如何协同发展的问题,过去靠土地、劳动力、环境成本三个成本的优势成为世界工厂。

未来,土地、劳动力、环境成本必定要上升,制造业面临着物流、能源、市场交易、服务业成本高等问题。

1、在中低端要素上,中国跟东南亚国家相比,竞争力弱;

2、在高端要素竞争上,我国跟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比,竞争力也不强。

基于不同的经济条件和不同的交通运输条件下,人口在空间上的迁移和产业在空间上的变迁,将是重塑一个国家城镇空间的基础性力量。

未来重大的投资,需要认识和顺应这个规律,临沂是原来山东省的一个革命老区,发展较为落后,每一个城市通常都有长途汽车站或者火车站,在其附近会有一个小批发市场。

临沂也有,做成江北地区最大的集散贸易地,很好地借助了京沪高速公路的修建,从济南到临沂直接进入上海,这个点在高速公路网络上正好处于北京、上海的中间点。

临沂还配套了大量的产业,向这附近集聚。实现了从革命老区、农业老区向工业化的转变。

英国工业名城里尔,传统的工业城市中,里尔刚好位于伦敦、巴黎、布鲁塞尔三个首都之间的中间点。伴随着新高速铁路的建设,里尔打造了服务于海峡大区的商务中心。

结合高铁的建设,将资源和产业很好地集聚到这儿,帮助里尔实现了从传统的工业城市升级为服务业为主导的城市。

从18世纪码头城市、港口城市,到19世纪的车站城市,再到21世纪的交通枢纽城市,历史发展轨迹告诉我们,产业升级、城市演进和交通系统是相伴而生、相伴而行的。

未来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关键是全要素生产率,这体现在我们产业、空间的组织效率上。

产业、交通和空间,有什么基本规律?传统的经济地理学告诉我们,农业在空间上的布局,是沿着铁路、河流和城市展开的,距离城市越近,附加值越高。

工业在空间布局方面,交通区位决定了工业区位的基本格局,产业集聚和劳动力集聚带来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偏移。

1、商业、服务业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点,市场原则适合低等级中心地,比如理发店和菜市场;

2、行政原则适合中等级中心地,那就是医疗、教育这些产业,按行政区划来配置;交通原则适合高等级中心地,就是CBD、大型的商贸中心。

有些地方政府宣称把批发市场疏解了,并作为政府成绩,但批发市场是是互联网电商消灭的,简单的传统商品交换空间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解决。

产业在空间布局和交通系统之间关系紧密,政府真正应该主导的,是教育、医疗代表的公共服务业的空间调整,其它类型的产业很难靠行政力量去调整。

经济学预测模型采用线性模型,传统经济学在建立模型之前,通常会构建假设条件,通过假设条件建立数学分析模型,假设产业在空间上是匀质分布的、不会因为集聚带来报酬递增,是完全竞争的。

在全球化和国际贸易一体化的潮流下,产业的空间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产业在空间上体现为高度集聚,集聚后首先是基础设施的共享,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不断细分,产业之间合作加强,市场经济第一个特征,就是分工经济,恰恰是因为分工带来了社会巨大的进步,这个是产业链条之间的匹配效应。

知识信息环节从制造业环节分离出来,集聚在一起,会产生化学效应。传统的工业时代,将产品卖出,交易就结束了。

对信息经济来讲,我有一个思想给你,我没有少,你有思想给我,你也没有少,我们每个人有了两个思想,不同的思想交流过程中,会产生第三、第四个思想。

这就是今天信息经济区别于传统工业经济的强大所在,是产业知识信息环节的化学效应。

基础设施共享、产业链条匹配和知识信息从制造业分离三大效应,形成了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后带来的报酬递增,在城市空间上形成了垄断性的空间,是专业化的生产空间。

未来不是预测出来的,是创造出来的,社会经济一旦发展进入这个态势,它的增长一定是非线性的。

今天唯一能预测准的就是不准的预测,要创造好未来,不能再拿接棒球的线性思维接高度发展中一系列飘忽不定的气球。

未来在投资、城市发展中,应该充分重视产业空间集聚所具有的共享、匹配、学习效应。包括现在很热的特色小镇,哪个不是符合这三个特征的?

不具有三大效应的产业空间,在区域一体化的竞争和合作中,很难取得成功。产业集聚、报酬递增、运输成本之间,是有紧密关系的,按新空间经济学家的追求,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微观经济学的模型来解决。

重大判断不需要做得特别精确化,而是解决一个正确判断就行了,采取一种变动的方法考虑,产业和交通之间定性的关系。

按照和运输成本之间的对应产业,大概可以分成三种关系:

1、产业是资源能源型的产业,这类产业的基本特点,运输成本通常占生产成本的比例达到30%以上,需要低成本的运输方式,就是港口、水运、货运铁路,我们国家的钢铁化工代表着资源能源产业,基本就是沿海沿江。

在别的地区布局这类产业,是没有竞争力的。

2、资本密集型产业,它以资本为代表的产品快速流通,流通的效率越高,资本利润率越高。对产品要求能快速实现从工厂门口到客户门口,能实现门到门运输的,就是汽车、公路运输。

国家这么多地方搞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哪个不是在高速公路沿线布局?

到现在为止,这些园区、新区搞得成功的,没有一个不是在沿线布局的,长三角上海到南京300公里长的沪宁高速公路两侧20公里空间中,集中了上海市和江苏省工业制造产值的60%以上。

3、信息密集型产业,需要信息快速流通。但对信息经济来讲,仅仅有信息的快速流通是不够的,因为对信息产业来讲,人和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没有哪种方式能取代,无论是今天的互联网、电视电话会议、VR技术。

因为对信息来讲,面对面交流,语言交流部分只占信息交换量的不到50%,大量的信息是靠我们面对面之后双方的眼神、肢体语言甚至情绪、气场的相互影响。

这些东西没有哪种科学技术能取代,你不知道下一分钟情绪是什么样的。信息的载体就是人,更要快速流通。所以它对应的就是航空和高铁。

广州的产业为什么发展得不如北京、上海、深圳?

因为广州的要素关系已经错配了,制造业向成本洼地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向要素高地集聚。某新区的曼哈顿是一个成本洼地的区位,不是一个要素高地的区位。

随着交通网络、互联网的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范围和距离大大延伸,但是它的空间接近性变得更有价值。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有关机构建议我国城市要转型发展,特别是从规划,就开始转型。

过去我们的规划是计划经济的规划,对市场力量关注不够,很多城市规划基本都没有很好的考虑城市功能,不断变化的城市经济,忽视市场力量、公共机构的重大投资计划。

要从大学的规划学院、规划行业、关键部委,尤其发改委和住建部发起。我们城市发展需要多方的力量,特别是资本的力量,大家共同协力,形成制度改革、城市规划建设、发展融为一体的服务型政府、服务型的城镇化运营商和服务型的智库,中国的城镇化才能真正的搞好。


雄安新区值得资本市场的关注和关心。雄安新区在京沪、京广、京九三大经济走廊中间,上边是北京新机场,下面依托良好生态“白洋淀”。从大的区位关系讲,雄安处于极佳的市场经济价值空间。

当然雄安新区未来发展关键还是要看产业,这需要先看看当下的京津冀产业布局,我们要通过雄安去重新构造这个地区的产业格局。

把北京关于非首都职能的生产性服务业疏解到雄安,通过雄安这个地区,破解在北京解决不了的问题,按新区的发展模式,把这个地方搞好。

促进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的改革创新,并较好的服务辐射河北、天津有关城市。雄安发展,将来要构建好与北京重大功能区以及和几个地区的高效基础设施网络,特别是轨道交通上,应该是一种新型的协同关系。

将来特别是我们城镇化的运营商、智库,都应该是我们资本市场值得关注的。未来应该把提供产品转到提供服务,房地产商转成地产运营商,传统的规划设计机构转成支持服务商。

相应的,城市也要进行转变。过去城市发展,是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核心,别的东西要么和你做一个衔接,要么不接。

未来城市应该转到两个层面,一个是城市群,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镇体系结构,要高效协同起来,协同好了再看城市内部,城市交通网络和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空间形态,这个再协同起来,城市才能高效运转,才能把今天面临的城市拥堵、大城市病有个系统解决。

交通服务网络,配置到相应高的水平,空间资源上给产业配置集约高效。更好支持参加全球竞争合作,这样未来我们的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合作中才有更大的作用。

1、国家“十三五”战略。未来有个大的判断,随着全球化和“一带一路”新的战略的推进,以综合交通为代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会打破传统的地理疆界的阻隔,也是争夺资源赢得竞争力的重要利器。

未来首先是建立在国家之上的供应链,未来取决于你对这个供应链的抢夺,比如苹果,为什么乔布斯选库克作为接班人?库克最大的长处,他掌握了全球IT最尖端的技术这块整合的产业链。

2、将来由地区和国家的竞争,转变到城市的竞争。

3、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实体虚拟融为一体的无界的社区。

4、拥有权力超过政府的企业。苹果的市值在全球排名是第六,只有五个国家超过他。今天看杭州,说很厉害,不就是一个阿里巴巴把杭州带起来的?显然大企业未来和城市发展有紧密的关系。

国家未来发展的大格局,我们是基于未来和全球互动的关系,产业布局、城镇体系格局会进行重构。按这种重构,国家大的交通枢纽网络、重大通道要做好相应的支撑。

海果汇专家认为,未来真正投资的空间,最有价值的,无疑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四大城市群,以及武汉、郑州这些国家中心城市所在的城市群可能也会有非常好的机会。

无论是雄安新区还是粤港澳大湾区,都是国家针对未来服务业和城市融合发展方面,在下一盘大棋。因为我国未来发展最需要进步的是以金融为代表的各项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围绕各项服务业的发展,和CBD、国家级新区以及城市群加强互动,这需要在理念、制度、技术方面进行全方面创新。

需要更加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前30年香港通过把制造业转移到深圳广州,实现了香港和大陆的制造业互动。

未来30年的发展,应该是把香港的金融、会计、法律等服务业,首先和广深互动进行服务业转型升级创新的互动,带动珠三角实现世界级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战略。

许多爱慕虚荣的,一股脑的涌进大城市,并不考虑自身的特点适应不适应,人不人鬼不鬼的在那里浑浑噩噩,这也是让大城市不堪重负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2015-2020海果汇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