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21:30
周六至周日 :9:00-22:00

联系我们


首页 > 食尚生活 > 正文
谁说英雄不流泪那是未到伤心时
作者: 时间:2017年09月18日 关键词:


谁说英雄不流泪那是未到伤心时,一个行业的寿命要比一个企业的长很多,23岁的中国互联网,也长过了所有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年纪。胜者为王,用马云的话说,就是用望远镜都找不到对手的孤独。

当盛大傲视群雄,搜狐如日中天,丁磊对模式微创新,唐岩偏执产品迭代,雷军坚持小米生态链,他们是孤独的,当罗永浩、周鸿祎、黄章、刘作虎,董明珠这些极其张扬个性鲜明的人站出来面对质疑,他们是孤独的。

1994年,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开启中国互联网时代。转眼,23载过去,互联网包罗万象,17位大佬各自雄踞一方,家家旌旗招展猛将如云,日日鏖战厮杀,太多的短兵相接,龙血玄黄。

这些大佬纵横捭阖,用他们的爱恨情仇把中国互联网搅得波澜壮阔,功成名就背后是曾经灰头土脸咬牙熬过的一次又一次落魄失意。

马云创业失败4次 账上曾仅剩200元。颧骨深凹,头发扭曲,露齿欢笑,顽童模样,5英尺高100磅重。他就是那个说出我用望远镜都找不到对手的男人是马云。

如今,稳坐亚洲首富的宝座,能够与之匹敌的对手越来越少,他需要对手。

成功后的马云,人们聊18罗汉,聊阿里帝国的辉煌,也聊他6分钟搞定孙正义2000万美元、雅虎10亿美元,却忽视了他赤膊上阵的那段峥嵘岁月。

求职因外貌被拒,翻译社靠卖袜子来补贴,亲自背包上门推销中国黄页,连续4次创业失败,公司差点因“非典”崩溃……

你甚至很难想象阿里巴巴这样的庞然大物在最为窘迫时银行里仅剩200元。有一次马云去见上海的投资商,对方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

马云不满意但犹豫不决,于是溜出去问管财务的同事,得到的消息是:账上已经没钱了。回去之后马云咬碎牙还是放弃了这笔投资。

当年最苦的时候,阿里的销售员深夜回到出租屋,用两毛钱打一壶热水,一半泡脚、一半泡面,这是当年阿里大多数销售员的生活状态。马云就是从这样的生活中走过来的。

谁说英雄不流泪那是未到伤心时,马云曾说,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如今阿里巴巴和马云的成就是多少不为人知的苦难磨砺出来的。

王健林——9天9夜没睡跑贷款,最后1分没拿到

王健林曾说,为了拿到银行贷款,有一段时间,我九天九夜都没有睡着觉,什么安眠药,什么打针就是睡不着觉。到后期整个人都有点精神恍惚,失常了。

第十天早上正开着会,咣当一头就昏迷在地了。我被紧急送到北京,最后找了比较好的一个医院去治疗。

那时,银行八点半上班,王健林八点就去等行长,就在门口站着,甚至站到下班六点也不出来。银行等不到,就去家里等!他拉上一个好哥们,一起守了整整一个晚上,到第二天中午也没见着人。

就这样,王健林单位、银行堵了整整两个多月,一共跑了55趟,最终还是一分钱也没拿到。

除了缺钱,王健林还说在做商业地产的前三年里,打了222场官司。

做商业地产的时候,最早因为不懂,造一座楼,把底层商铺全部卖掉。在初期的三年当中,买了商铺的人经营不好,就来告我们。我前三年当了222回被告,虽然只输了两场官司,还是让整个公司疲于应付。

成天在打官司,哪还有精力经营?客户就是这样,他的出租回报率没拿到理想中的10%、20%就来告我。如果输了,可能很多人就扯着横幅上街上去闹事。

马化腾——假扮姑娘陪聊 想卖QQ没人要

1998年,QQ那年还叫QICQ,马化腾每天一睁眼,脑子里全是怎么才能弄到钱的焦虑。为了筹钱,马化腾独自在办公室里一坐就是一整夜。为了“养”这只企鹅,腾讯抽皮扒筋,为了拉用户量,马化腾一咬牙,在网上亲自上阵假扮小姑娘陪聊。

2000年,那场互联网泡沫化寒潮袭来时,腾讯进入了最为困难的时期。账上余额不多,又被催着还欠款,股份还没人看得上,连做的产品也不被市场看好。养不起就卖掉吧。

结果就连卖QQ也波折频生,买方要么想独家买断、要么开价太低、甚至有人觉得这是小孩玩的东西。至今回想起来,马化腾苦笑当时的情形反而感到庆幸:

我们曾险些把开发出的ICQ软件以60万元的价格卖给别人。现在有点庆幸当初没有贸然行事。要在互联网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

许多很有才华的网络人才往往没有注意这一点而失去了长远机会。

任正非,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半夜常常哭醒。2002年,那是华为的冬天,IT泡沫的破灭,公司差点崩溃了。我无力控制,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半夜常常哭醒、研发失败我就跳楼,这是任正非在华为创业维艰期决绝说出的话。

那时他先后历经爱将背叛、母亲逝世、国内市场被港湾“抢食”、国外市场遭遇思科诉讼、核心骨干流失……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依旧深感无力。这位从小在农村吃苦长大,在部队锤炼多年,外人眼里坚强如铁的商业硬汉曾经如此艰难。

此后,在一封给华为抑郁症员工的公开信中,任正非坦诚,自己“也曾是一个严重的忧郁症、焦虑症的患者”,他的身体还得了多种疾病,因得了癌症动了两次手术……

华为二十几年的炼狱,不是每周工作40个小时能完成的,华为初创时期,任正非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自己没有房子,吃住都在办公室,从来没有节假日、周末……

即便在黑暗里哭泣,但任正非呈现给员工依旧是充满斗志的状态,提出以奋斗者为本的口号。任正非历次讲话文件被外界视为圭臬,而主旨只有一个:身在黑暗,心怀光明,梦想不灭,努力前行。这段话也正是对任正非精神最好的诠释。

王卫——强势收权,招来黑社会追杀

在继圆通、申通、韵达以及中通之后,“快递巨头”顺丰也上市A股。按照市值计算,顺丰的创始人王卫的身价直接升至近 1290 亿元,成为中国的快递业首富。

但创业之初,顺丰与“三通一达”一样开始以加盟代理的方式,继续扩张业务。此时,王卫都已经有了退休喝茶打球的计划。但加盟的模式推广后,出于利益驱使,一些顺丰的加盟商擅自在货运中夹带私货,自己开始延揽业务。

这时,王卫坐不住了,王卫要求加盟商要么把公司股份卖给他,要么就滚出顺丰。开始强势收权,他 9 次抵押财,用钱把产权全部回购,不想交权的就走人!当时,曾一度传言有可能让王卫付出生命的代价,一些加盟商竟然请了香港黑社会人员追杀王卫。

这一事件给王卫的日常生活留下的影响是,一直到今天,王卫在任何地方出现身边都有4-6个保镖。

2010年,顺丰的销售额突破120亿,当初跟着王卫创业的这十几个人里面,其中一人身体不太好,王卫跟他说,你别干了,我养你,高薪。

谁知这哥们死活不愿意,说情领了,但无功不受禄,于是要了一辆面包车,跑到华强北收快件去了。正因为王卫对员工的仗义,才让那么多人愿意跟着他。

刘强东——员工贪钱让餐厅倒闭 34岁一夜愁白头

刘强东第一次开餐厅创业失败,是因为收钱的小女孩跟大厨谈上了恋爱,两个人把公司所有的钱都给贪了。

那时刘强东才大三,不是每天都能来餐厅,再加上缺乏管理经验,很快就被人钻了空子,大厨指挥买菜的多进货,时间过了他规定得保留天数(3天)就扔掉掉,然后和收银女孩儿分成。扔得越多, 贪得越多,最后整个餐厅的人都在贪。

开餐厅这个事情,把刘强东之前敲代码挣得第一桶金全赔光了。他只好找父亲借钱还债,然后给每个员工发了两份工资。走的时候还告诉大家:“我再也不回来了,这个餐厅,你们爱干嘛干嘛。”

后来,刘强东还回忆说,一个成功企业的员工离开了去找工作很容易,市场也很多人抢。而作为一个失败或者倒闭的企业你到市场找工作是很难的,你是败兵。

所以那个时候心里面的那种痛苦真的是难以言喻的,真的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这儿有白头发,过去我看小说,说一夜愁白头发,自己认识到的时候有点恐惧感,骨子那种恐惧感,还有那种对兄弟们那种愧疚、羞愧。

带来的痛苦可以说是真的是无法言喻的,一段时间头发就白了,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再重新变黑掉。

宗庆后——42岁创业 骑三轮车到处送货

42岁开始创业,从贷款14万元、靠三轮车代销汽水及冰棍到坐拥800亿成“2012年中国内地首富”,宗庆堪称传奇。

1978年秋,宗庆后已33岁,靠城镇干部职工退休后,在农村下乡插队的知青子女可以返城顶替的政策。在杭州上城区邮电路小学校办工农纸箱厂当工人。

创业之初,宗庆后就背上几十个样品到处去推销。一开始情况并不顺利。他只能不停地跑,不停地想办法。现在总在说某某是营销天才,其实所有天才都是逼出来的。而这些,似乎也是他随着大批知青年下乡的十五年所锻造的。

曾有人问他:人生最应大有作为的15年,你却在农村度过,是否后悔?

宗庆后回答,这15年,尽管是我人生中最年轻,最有成长希望的大好时光,看起来似乎在农村没有什么作为,但对整个人生道路其实很有帮助。

这15年的艰苦生活,磨练了我的意志,能吃得起苦,同时也练就了比较好的身体。为我42岁重新创业,打下了比较雄厚的基础。

柳传志——创业初期被骗300万 从未动摇

1984年11月,在中科院计算所的一间自行车棚改造的不到20平米的平房内,联想成立了,那一年的柳传志刚刚迈入不惑之年,进入40岁。

柳传志在年前的一次会议上表示,企业家和创业者的不同在于,企业家要不停地有追求,还要能经得住击打。可以说,从他放弃中科院的工作走上创业路的那一刻,他就在不停地追求和抗击打。

柳传志最初起家的20万元资本,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被骗走了14万。挫折永远没有底线,14万也不是尽头。

1987年,深圳一家私人进口公司骗走了联想300万元,柳传志当时连拿板砖拍对方的心都有了。他们在“骗子”家蹲守了很长时间,最终把这笔钱追讨了回来。

柳传志曾感慨说,“困难无其数,从来不动摇”。不动摇,这算是创业甚至做任何事情的制胜利器了,“千磨万击还坚劲”。

周鸿祎——创业初遭人抢话筒,在台上边跑边念稿

1998年,周鸿祎创业后拿到了200万元的融资。跟现在的很多创业者一样,他想花钱为公司做一次公关。

98年的大环境,和一般人说互联网就跟说天书一样,咬着牙拿了10万元赞助了一场晚宴,借此得到了主办方提供的一小时演讲机会。

想着参加晚宴的人都是社会名流,对新鲜事物也容易接受。随即他让公关部准备了很长的稿子来宣讲公司理念。结果发现主办方并没有为他安排充裕的时间,主持人还上台抢他的话筒,他只好边在台上跑边念稿子,两人就像警察抓小偷一样,场面狼狈而尴尬。

雷军——诚心和微软合作,却被一脚踢开

雷军从大学开始就想着做出一个“世界一流”的互联网公司,他在金山耕耘16载,从总经理一直干到CEO,经历了无数风雨。

1994年,微软带着word4.0版本进入中国市场,并找到金山希望word与wps兼容。这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既不分食市场,还可以完善用户的使用体验,金山的高管无悬念地都投了赞同票。

没有预料到的是,微软在迅速摸清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后,随即推出了自家的产品,直接把金山踢到了一边,雷军一时如坐针毡。

据他后来回忆,“基本上每天早晨醒来,我都会发现自己是在沙发上睡了一宿,因为在床上实在睡不着。”为了排解郁闷,他一度每天下午跑步五公里,对着天空大喊,“我是最棒的。”

丁磊——低潮期想卖网易 因财务问题无人买

丁磊的网易创业两年,上市前夕,为了把网易从个人企业转型为国际化公司,丁磊请了三位背景各异的职业经理人出任高管:来自香港的CEO黎景辉、来自台湾的COO陈素贞、来自大陆的CFO何海文。

然而,此三人似乎并没有和丁磊同心同德。黎曾在网易内部发公开信抱怨丁磊权力太大,而陈素贞和何海文更是将丁磊吵得经常躲到广州去。

2001年5月1日之后,网易员工就没再看到陈素贞的身影,6月12日,黎景辉辞职,8月28日,何海文辞职。丁磊后来感慨,“网易的最大教训就是人!”但丁磊无暇难过,9月,纳斯达克以财报存疑为由,宣布网易股票停止交易——这是中国公司第一次在美股被停牌。

美国互联网泡沫把网易的股价横腰折断,15美元到64美分,应该是连脚后跟都不剩。

可以说,自从网易上市之后丁磊就很迷茫。先是误报2000年收入,违反美国证券法而涉嫌财务欺诈,被纳斯达克股市宣布从即时起暂停交易。随后又出现人事震荡。

“那时的我连卖掉网易的心都有过,最后没卖不是因为心气高,而是财务审计有问题,别人不肯买。”丁磊如此回忆这段辛酸往事。

张一鸣——1个月见30位投资人 说话到嗓子失声

在创立公司的一年半期间,业界并不看好今日头条,在第二轮融资的时候,不是很顺利,在一个月期间,张一鸣见了30多个投资人,并且因为说话太多,嗓子都失声了。

那时候,张一鸣每次见完一个投资人,都会和自己的合伙人交流:"今天发挥得不好,好像说的、问的都不能够对上口形,回去我得再想想看,怎么才能跟他们讲清楚,我要做什么。”

俞敏洪——托关系请人喝酒差点把自己“喝死”

1992年初春,新东方的一个广告员出去贴电线杆广告,被竞争对手捅了三刀。

俞敏洪意识到社会关系的好坏,是将来自己做大的前提。人托人,他好不容易找到了公安局的人,准备一起吃饭。可谁能料到,在酒桌上,不会社会那套经验的俞敏洪,死活憋不出话来……

没办法!为了显示自己的真诚和掩盖内心的尴尬、恐惧,他不停劝酒,自己先喝,一个一个轮流过,每人干一杯。最后生生把自己喝到了桌子地下。

送到医院后,他被抢救了6个小时才活过来。醒来后的俞敏洪在病床上大声地哭嚎着:“不干了,老子再也不干了!”

这一声哭喊把局长都感动了,下决心帮助他。

张旭豪——一个刹车没停稳,自己就跟着飞出去了

饿了么团队刚组建的时候,张旭豪和其他创始人一样,不仅要跑外卖,还要发展餐厅、做推广。平均每个人一天要跑100多单,工作16个小时以上,几乎已经到了人的极限。

有一次,他骑着小车去交大实验楼,一个刹车没停稳,自己就飞了出去,餐盒、电动车、拖鞋散落了一地。

“当时还有10来份外卖吧,全撒了,我一个个捡起来扔掉,窘得不得了。”张旭豪又折回餐厅,重新花了近200元各买了一份,然后再送出去,最终还是迟了些…

如今,这些成长为各自行业头部的创业者,每一步走得依然小心,再大的巨人也要战战兢兢,因为前面的路如履薄冰。往事虽不堪回首,却最让人记忆深刻。

正如红衣教主周鸿祎所说:"什么是创业?如果你敢向自己承诺,愿意拿出人生最黄金的十年、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决定玩这个游戏,愿意损失生活乐趣,甚至可能付出健康,这就是创业。"

姚劲波——员工拿工资离开,独自抱头痛哭

大多数企业发展不顺时很难说服员工留下,姚劲波的做法是每天让财务把现金流发给所有员工看,每天收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多少余额一清二楚,把公司真实的状况告诉所有员工,最终骨干人才选择留下来。

即便58最艰难时,他也没有拖欠过员工工资,有时姚劲波从家里拿钱,比如从他老婆卡上取钱给员工发工资……

最惨的时候58账上真的一分钱都没有了,姚劲波忍痛卖掉了自己珍藏的几个域名,换了几十万给员工发工资,等员工拿到工资离开的时候,他一个人抱头痛哭。

戴维——冬天零下25度没暖气,拿着土豆蘸盐吃,戴维在创办ofo之前,曾有过一段支教经历,在13-14年间,他在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一个镇上当了一年的中学数学老师。

这一年过得非常艰苦,东峡镇的冬天最低零下25度,没有暖气的情况下戴威晚上要盖三床被子,穿三双袜子和衣而睡。每天3元的伙食费只够土豆蘸盐,甚至水资源紧缺,连洗澡都变得奢侈。

这一年,戴威饱尝生活的艰辛,为了去城里改善生活和洗澡,戴威和支教的同学都买了自行车,每逢周末骑行57公里去城里。到了城里就去吃肯德基,因为一个星期不吃肉,实在是很饿。杨品杰回忆,第一次去县城,两个人吃了160块钱,戴威一个人就吃掉了143块。

徐小平——站在窗口看着万家灯火,恨不得跳下去

新东方在纽交所上市以后,徐小平很快就发现已经没有什么地方真正需要他了。他悲哀地发现:自己在新东方已经没有梦想和空间 了,于是他选择了离开。

2006年下半年,河北的一位企业家邀请他帮忙做包装上市方面的工作。徐小平高高兴兴地答应了,然后非常认真地帮那个人做各种事情,干了三四个月。怎料那个人后来通知他:“对不起,不跟你合作了。”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瞬间就把他击倒了。

站在窗口看着万家灯火,心里无限凄凉,恨不得跳下去。当一个人为一件事,为一个目标付出了你全部的激情和努力以后,无缘无故地失败,对于任何人来说,这都是难以承受的一种挑战。他后来如此描述当时的心情。

不断在互联网开疆扩土,奋斗创新,中国互联网江湖才在混沌中照进了光明,步履蹒跚的走在世界的前列。

整个互联网发展有一条主线,本质上互联网是一个新的媒体,百度本质上也是一个媒体,自己在上市时,为了跟美国人说清楚百度,就强调百度是一个基于技术的媒体公司。

小时候迷恋唱戏李彦宏,是在他烧锅炉父亲的棍棒下长大的。因为大学专业不好,留学美国学习了计算机专业,聚会时认识了马东敏,穷酸的结婚,被老岳父骂成抹桌布。

回国创业,赶上互联网泡沫,为了生存,多次打算含泪放弃百度。是马东敏全力帮助疏通融资,鼓励李彦宏振作起来,才有了今天的百度帝国。

李彦宏认为,媒体公司最根本的就是争夺所谓的媒体时间,让用户在网站上停留更多时间,百度做的事情是能够获得更多的消费者或者用户的媒体时间,这也是与谷歌很大的不同。

Google一直讲自己存在理由就是让用户尽快地离开谷歌网站,百度从来没有说过这个话,因为我们觉得,大家在做的事情是要获得媒体时间,我们才有贴吧、知道这一系列的内容出来。

李彦宏指出,SNS或社会化媒体并非只有Facebook模式可成功,在中国有很多形式,微博就是这种形式、QZONE的形式、腾讯朋友形式。

百度现在相当有几个非常受欢迎的应用,贴吧、知道都是社会化的应用,百度正在底层构建一个通行社会化平台。

用户到了百度后,在任何一个产品,任何一个应用之间自由切换,未来会有更多的媒体时间花在百度上,也使得用户能够更加便捷获取信息和掌握所求。

这一点上来说,百度所处的位置,其实比Google在美国所处的位置要好很多。

2000年到2004年,百度工程师面对强大的Google普遍有自卑心理,认为百度加上兼职、前台各种各样的才二十来人,绝对无法与Google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2004年李彦宏被迫从 CEO位置下来做一个项目的经理,开始超越Google的闪电计划。

李彦宏回忆说,当时的策略就是用百度强的地方攻Google弱的地方。

1、百度很快找到两个突破点,一是百度服务器在中国,可以抓到四倍于Google的中文信息,百度索引量每年涨200%,Google每年仅涨50%;

2、在中文内容稀少的情况下,百度推出贴吧等产品来增加内容。几年下来,信赖百度的用户终于超过竞争对手。

李彦宏表示,多年来坚持做一件事情,并且跟着公司不断成长,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自己心目当中的一个理想,想把一件事情做成。

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这时是否还能坚持理想,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1、要有共同的使命目标,百度使命是让人们最便捷的获取信息找到所求;

2、核心的公司文化,百度 简单可依赖文化已为每个员工理解、认同和贯彻;

3、高效的流程和制度,想要做世界级的公司,必须要有世界级的流程。

李彦宏还强调,未来操作系统越来越不重要,相反,构建在操作系统上的服务很重要。

比如说安卓电话在中国现在越来越多,但是大多数安卓电话默认的搜索变成百度了,因为百度跟手机厂商谈,在中国百度可以给厂商分更多的钱。

李彦宏指出,不管百度做不做操作系统,未来整个IT产业的重心会从操作系统转到互联网服务。百度要做的是不仅有网页检索,还有贴吧知道一系列用户非常喜欢的服务。

百度强的地方在哪里?

我们能不能用我们强的地方攻Google弱的地方?

1、我们服务器在本地,我们可以抓到更多中文信息,我们的索引量每年是涨200%,我们的竞争对手每年涨50%。

2、因为网上就没有内容,就是技术再好也没有用,2003年我们推出贴吧来缓解这个问题的。

2004年我跟我妈妈说,如果我把这个公司卖掉的话,我估计我会成为亿万富翁,我妈说,你每天干的这么辛苦,你快卖掉算了,我说我不想卖,我不是为钱工作的,百度不是我一个人的。

人最难受的时候是不确定,对自己未来有极强的不确定时是最难受、最焦虑的时候。

那个时候就是这样的阶段,不知道明天打道回府,还是说要站在时代广场看我们的股票价格,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就很难受。

在路演的时候,生病了,讲几句话都会咳嗽,压力非常大。百度发展从一两个人到现在一万两千人,远远超出我当时的想象。

管理一个公司,基本上是三个方面。

1、目标;

2、很核心的企业文化;

3、流程和制度。

关于身材的问题,是因为压力一直很大,所以胖不起来,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去担心,每天睡的时间也很少,就是自然变成这样,没有刻意。

上次来清华经管学院讲过一次,不过那是七年前的事情,今天看到在座的同学比那个时候的同学还要年轻,而我们已经老了七岁。

七年前,百度还没有上市,今天百度已经市值400多亿美金。2005年百度上市创造了美国资本市场的一个记录:一个外国公司股票当天涨幅350%多,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纳斯达克专门为一家公司做远程开市,就是在百度大楼里敲响了大钟。

现场有一个美国老人,大概七八十岁了,叫鲍勃蒂姆,他其中讲到一句话,百度上市五年为股东创造了很大价值,股票五年涨了30多倍,收入涨了几十倍。

他说,唯一一个我见到比百度成长更快的人是李彦宏本人。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做同样一件事情,并且能够跟着公司不断的成长,到底最主要的原因在哪里?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

有一本讲百度的书叫做《人生可以走直线》,从A点到B点,如果我在A点,B点是我的目标,从A到B点,我可以找一条直线过去,那么怎样达到走直线的状态,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

我问很多人,包括问在座的同学,你将来想做什么?

可能很多人能够说出来,我想做什么,成就什么样的事业,是能够说出来的,但是从现在的状态到最后实现理想,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

市场会在变,想法有可能会在变,就是说可能现在的状态跟你想要达到的状态,差距很大!

是不是有信心,当你遇到大的困难的时候,当你有很强大阻力或者强大敌人、竞争对手的时候,是否还会坚持,当你有很多诱惑的时候,是否会改变自己的想法,这些因素在人生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

1999年10月1号,我作为一个留学代表参加五十周年的大庆,我跟硅谷博士企业家代表团回国,我不是博士,也不知道怎么选上我了。

这个团主要见的都是一些各地的政府官员,省委书记、省长、副省长,很多其他代表团的成员都非常的活跃,每一次看到领导就赶紧抢机会说话,不停的在宣传想做什么。

我觉得政府官员跟我想做的事情关系不是很大,我就不太爱说话,助理很难受,他说李先生,你看人家都那么积极的跟领导套近乎,你老不说话,怎么能做成事。

在我心目当中,那个时候我基本上已经想好了,我就是要回来,就是要做互联网。我擅长的东西就是搜索技术,中国的搜索技术已经到了一个需要有突破的时候。

我那时就在A,B已经想清楚了。当时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有李彦宏这个人,或者觉得这个人就不行,因为不怎么说话。事实上后来的过程中,我觉得肯定证明这些人是不对的。

想好自己要做什么,下一步就是一步步地实现,把自己想象当中的内容做出来。好在我是一个工程师出身,所以一步步做事情,是我比较擅长的。

1999年圣诞节我从美国硅谷飞回来了,这个时间很巧合,1991年圣诞节我平生第一次坐飞机从北京飞到了美国加州,1999年圣诞节那一天,我坐着飞机从美国加州又飞回了北京。

那个时候大家还小,那是美国互联网泡沫最厉害的时候,非常疯狂,也传染到了中国。百度从那个时候开始做,我们也很幸运,拿到了第一笔钱,就是我开始跟大家讲的那位老人家,给了我们一笔钱。

1999年12月份从他们手上接过10万美元的支票,第一次是120万美元,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做完流程,或者没有签合同,就是先借给10万美元,就回去做了,我就回北京来了。

从此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我再也没有跟投资人联系过,他们心目当中觉得这家伙没准跑了,再也没有消息了。

后来等到我们把程序走完,公司基本上建起来,这个老人很高兴,正好来中国,就到了百度办公室,那个时候我们在租了两个很简陋的办公室。

他进门,觉得真有这样的公司,真有人在工作,一进去就敲桌子,这是真的吗?

那个时候还是很疯狂,疯狂在哪里?

很多人很容易拿到很多的钱,我们当时的120万美元不算很多钱,拿到钱就开始烧,也有很多人烧死了。

烧钱我们也很有压力,那个时候公司很小,成长很快,每个员工长本事都很快,员工六个月涨一次薪水,后来员工就说,我们涨薪是不是太慢了,人家的公司一个季度涨一次薪水。

我觉得六个月涨一次已经挺快了,得悠着点花,我还给了大家股票,股票期权,说人家也给,人家不仅仅给员工期权股票,员工的朋友也给,我想着,这个事儿也不能干,长期来讲,是不靠谱的。

这些做法跟心目当中的B,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中间会有各种各样的干扰。

所以要排除干扰,我就跟大家讲,我们到底要干什么,未来在哪里,的确我们也做得很快,很快出了第一款产品,签了一些客户,当时很大的网站都在用百度的搜索,那个时候百度不是面向终端网的网站,是给其他网站提供技术支持.

我们签下来第一家门户网站的时候,当时还在保密,即使家人也不说。有一个很核心的工程师,庆祝时把男朋友也带来了,她的男朋友就很好奇,到底跟谁签约了?

这个女工程师就说不能告诉你,说出来吓死你,叫做Chinaren,那时候是一个很有名的互联网公司。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中,不断的做,也很兴奋。

2001 年3月,互联网泡沫破裂,一家家公司开始倒闭,融资形势越来越对我们不利。

我们第一笔钱只融了100多万美元,当然我没有把钱花完,留了一半,半年以后又开始融资,那个时候融资就很难了,因为市场不好。

经过努力,在2000年9月初拿到了第二笔风险投资1000万美金,一直到2005年百度上市都没有花完。

拿到钱后大家也非常高兴,签了合同,都不敢跟员工说,就怕投资人反悔,最后不给你钱也没有办法。

一直到9月初的某一天,我从银行那里得到电话,1000万美金到帐了,我才去召开全体员工大会,所谓全体员工大会,加上前台、兼职就二十来个人,在会议室中跟大家宣布这样的消息。

没过几天又有一个事情发生了,一个很核心的工程师突然跑来跟我说,有一个消息你知道吗?

Google的中文版发布了,我说我知道,刚刚看过,他说你看了什么感觉,我说不错,速度非常快,相关性能很好,我当时看了是觉得不错,但是并没有马上跟我们当时的状态联系起来。

工程师马上产生一种自卑感,就说Google是硅谷最优秀的工程师做技术,而且规模比我们大很多,百度加上兼职、前台各种各样的人才二十来人,怎么可能跟他们竞争?

有这么强大的竞争对手,我们怎么办?

当时军心有点不稳,又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双方一直在竞争,我们也飞速的提升技术,Google 的技术也在快速的提升。

从2000年到2006、2007年,这是Google在互联网的黄金时代,2000到2004年它在国内受关注程度并不是很高,但我们都是同行,非常关注,每一件事情出来,都感到很大的压力。

如果我们再这样僵持下去的话,对百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到2002年初,我就决定从 CEO位置下来做一个项目的经理,内部项目的闪电计划,这个计划就是要快速的提升百度的中文搜索的质量,超越Google。

那时内部怀疑声音也很多,他们老觉得我们人太少了,经验又不足。而美国真正热的互联网公司会招到有经验的人,我们怎么可能能打赢这一仗?

这种怀疑态度非常具有传染性,我就回到了一个项目经理的位置。

在中国强的地方在哪里?

百度强的地方在哪里?

能不能用我们强的地方攻Google弱的地方?

即使在某些方面比我们强也没有关系,就是综合下来,用户可能还选择百度,那么我们就开始找。

中国互联网跟美国互联网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在于当时互联网网上内容量增长非常快,当时估计大概一年内容网页数目会增长3倍,但是全球范围看网页速度增长是50%。

在美国互联网公司看来,全球互联网信息每年涨50%,所以索引信息量每年涨50%就可以了。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的服务器在本地,我们可以抓到更多中文信息,这也是技术要求没有那么强,起码我们能做出来。

那段时间,我们的索引量每年是涨 200%,我们的竞争对手每年涨50%,这个时候逐渐给我们用户一个心理暗示或者一个印象,有很多东西在别的地方找不到,但是在百度可以找到。这是我们找到的一个优势。

虽然中文互联网内容涨的速度很快,但是总体量还是非常少,很多东西在互联网上找不到。

是我们技术不行,是Google技术不行吗?

不是。因为网上就没有内容,就是技术再好也没有用,2003年我们推出一个产品叫贴吧,就是用来缓解这个问题的。

当用户来到百度输一个关键词,找不到内容的时候,自己可以进入一个讨论区,进入一个吧跟兴趣相同或者类似的人进行讨论,大家相互交换信息。

而这些信息被永久的保存在了百度的服务器上,这些内容极大的丰富了中文互联网的内容,也使得很多搜索者来到百度,能够找到想要的内容。

贴吧是最早的Web2.0产品,就是用户创造内容,UGC,Web2.0概念是2004年提出来的,2003年百度已经有这样的产品了,一直到今天流量比例仍然在百度总体量10%以上。

其实最火的那一届超女,第一名是谁,在短信上大家已经知道了,有人说是贴吧成就了李宇春,也有人说李宇春成就了贴吧,不管怎么说,我们做了准备,在2003年的时候就已经做了这样的事情,就是赶上了。

这样一点一点做出来以后,我们发现我们的流量涨的很快,用户的口碑越来越好,大家越来越依赖百度,所以形势很不错,面对强敌的时候,我们坚持自己的理想一点一点去做。

做起来了,就是别人的态度也不一样。2004年以后,我们面临的更多的不是强敌,而是强大的诱惑,其实任何时候都有一个大的公司,有可能写一张支票出来,李彦宏你其实可以退休了。

2004年的时候,我跟我妈妈说,如果我把这个公司卖掉的话,我估计我会成为亿万富翁,我妈说,你每天干的这么辛苦,你快卖掉算了,我说我不想卖,我不是为钱工作的。

百度不是我一个人的,就是风险投资人投了,人家也占了很多的市场份额,是所谓的优先股,有一个很大的权利,可以投票决定让不让上市,如果投票反对上市,就不能上市,2005年我们开始跟投行接触。

如果上市的话,估计做到几亿美金的市值,竞争对手也好,或者愿意买百度的公司也好,他们也跟投行接触,给百度的估值,我可以给你们更高的价钱,大家能够想到的互联网领域,甚至IT领域,就是国际上的巨头。

基本上在这个阶段,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示,我可以给你写一张支票,远远大于上市之后获得的价值。所以那段时间,我们就一直不断的在董事会层面要讨论,不要把公司卖掉。

我一直在跟我们的投资者和跟董事会讲,百度现在是一个青苹果,看起来是青的,吃起来不好吃,要等到变红。

说起来简单,但是实行起来非常难,投资者就是想赚更多的钱,何乐而不为?但是对我来说,我对这个公司有感情,所以不能卖掉,这个说不通,要有契约精神,要尊重投资人的取向,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只有一种办法,就是要说服他们,留着百度,将来会赚更多的钱。

这种说服工作是不容易的,现在能赚8块钱,结果现在准备用2块钱的价格上市,然后未来有可能赚的比8块钱更多,对他们来说,无非就是冒着风险的。

大家一直在问这种问题,一直到百度上市,开始路演,路演大概是一个月的时间,就是跑遍全世界各地跟基金经理讲,百度要上市,你们买百度的股票,。

2005年的时候,搜索已经非常热了,就是说基金经理都很积极,很多的基金想要听听是怎么回事,想要问问题,为什么做得这么厉害?

整个路演非常的忙,在旧金山的时候,早餐之前有一个会,早餐有一个会,整个上午三个会,午餐有一个会,整个下午四个会,晚餐有一个会,晚餐之后有一个会,大概一天十来个会。

每个会都是面对潜在的基金经理,因为他们对中国人不了解,也看不懂中文,就是非常的怀疑,虽然感兴趣,但是持怀疑的态度,就用各种各样的角度,问特别难、刁钻的问题,一天下来很累。

晚饭之后会结束之后就开始开董事会,董事会的议题就是说要不要上市,所以白天劝说基金经理要上市,你们买百度的股票,晚上劝股东,我们应该上市,我们不应该卖掉。

这些投资者跟我跟了很多年,他们对我的人品等方面还是有认可,所以也不是说那边给的钱更多,就一定要卖掉,但是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就是不停的讨论,人最难受的时候是不确定。

就是对自己未来有极强的不确定的时候,是最难受、最焦虑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是这样的阶段,不知道明天打道回府,还是说要站在时代广场看我们的股票价格,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就很难受。

在路演的时候,也生病了,讲几句话都会咳嗽,压力非常大。

到路演最后一站是纽约,投资者最后问了我一个问题,Google出多少钱你会愿意卖?

到最后一站的时候,我们基本上知道百度如果上市的话,市值大概是 8亿美金,我也知道我们董事会的成员和VC都知道,这个问题我不能不回答。

不能说出多少钱都不卖,这是不对的,是对投资者不负责任,投资者的钱也是从其他地方融资来的,他们得对他们的投资人负责。

必须要能够说服自己的投资人,赌注值得下,最后出了一个,他们出20亿美金我就卖,一边是8亿,一边是20亿,我为什么出这样的价钱?

因为我也在盘算,我要一个什么价钱,Google会放弃买,20亿。投资者去问,回来就说,他们不想买,这样才会有后来2005年8月5号百度上市,创造美国股市记录当天的涨幅。

所以在成长过程中,既要想清楚利弊,又要能够经受各种精神困苦,要扛得住压力,同时要排除诱惑,才能做成功。

百度发展从一两个人到现在一万两千人,其实就是说远远超出我当时的想象。

大家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B,第一个方面,每个人都知道B是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或者说公司的愿景是什么,这一点从百度成立到现在一直没有变过,让人们最便捷获取信息,找到所求。

这个说法如果仔细琢磨的话,第一,没有提搜索,第二,甚至没有提到互联网,让人们更便捷的获取信息,找到所求,范围非常广,能做的事情很多,搜索只是实现理想的一个工具。

有一个不同的,可能有人也研究过Google的愿景是什么,就是组织全球的信息,这两个概念不一样的。

Google的想法,我一定要做一个特别酷的技术,有一天一定要做一个操作系统,这是他们的理想。

对于百度来说,我们更关心的是人们需要什么,所以我们是让人们更便捷的获取信息,找到所求。

这就是为什么百度后来会做出来贴吧、知道、百科,一系列有社区特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社会化,SNS的元素的搜索产品,使得百度的黏性远远强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公司。

跟我们一开始清晰的定义了B,让人们最便捷的获取信息,找到所求,非常贴切。

一个公司要想做好,一定要有自己非常核心的企业文化。

尤其在早期的时候,尤其在快速变化的市场和快速成长的公司当中,很重要,为什么?

因为这样的一个市场,这样一个环境,一个不是很规则的市场,没有规则靠什么做决策,就是靠文化。

百度的公司文化,简单可依赖,什么意思?

简单就是大家说话直来直去,没有上下级的考虑,没有客气、绕弯子,没有公司政治,心里在想什么,就直接说出来。

有时候比如新来一个高管,在其他公司待了很长时间,开会的时候他说话,就先做好几句铺垫,我们马上说Stop,不要讲这些,不是我们要听的,你怎么想就直接说,有这么一两次大家都明白了。

开会的话,如果我晚到了,就是第一排没有位置,我就坐在后排,没有关系的,就是很简单,大家不用天天想着,老板来了要让座,没有这样的文化,就是简单。

这一点同时也反映在百度产品上,大家看到百度的首页非常简洁,没有特别多的东西,但是正是这样的首页,是全中国设首页最多的首页,就是因为简单好用,所以简单也有很大的价值。

可依赖是什么意思?

是指百度的员工,我们要求每一个员工都是可依赖的,都是有能力要做所做的事情。

与此同时,可依赖和可信赖也有区别的,可依赖是有感情因素的,如果遇到困难的话,有一个组织是可以依赖的,大家是愿意帮助你,这就是有感情色彩存在。

所以说不是每个人各自为战,做好了交出去就不管了,而是说如果遇到困难,很多人会补位。就是说可依赖,一方面要求大家每个人的能力都很强,另外一方面,就是有一个可依赖的职业精神。

本土公司很多民营企业老板做起来的时候,他们都尝试找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进去就水土不服走掉,后来就是不要职业经理人,哪怕进来的话,一定要改造成非职业经理人。

大部分目前的中国公司是这样的文化,对于百度来说,我们非常强调的内容是一个职业精神。

这方面,我们经管学院也做过一个研究项目,我们了解,李老师做了一个项目,叫士文化,中国古代的士,就是说自己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有自己的原则,同时又很讲道德的环境。

有了使命或者是目标,有了文化,还缺什么呢?

是流程和制度,这一点在公司早期的时候,可能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就是说人少,每天都可以直接跟每一个人进行对话,这个时候没有流程制度是没有关系的,有事情嚷嚷一声就可以了。

但是当公司做大以后,就不能靠嚷嚷了,就是说两百人以后,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认识,现在可能绝大多数人,都是他们认识我,我不认识他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公司要仍然保持高效率,就需要第三个因素,就是流程和制度。

从没有流程制度到有流程,有好的流程和好的制度,怎么做?

遇到新问题首先看别人怎么办的,就是对于这个公司来说可能是新的,但是抽象出来看,其实那个公司已经一百年了,也碰到过类似的问题,他们解决的流程制度是什么,所以这是一个做法。

当遇到新问题的时候,第一次解决,我们很可能是不设流程制度,因为没有,那么解决之后马上要总结,总结的新问题就是有没有普遍性。

是不是未来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如果是的话,好,我们需要有一个流程,就是在公司成长过程中,就是一步一步有了流程,流程的作用不是干活干慢一点,相反地是为了干活更快,因为知道怎么做一件事情,不用太多的琢磨和思考以及讨论。

所以在制定流程过程中,上次做事情出现一个问题,就在流程里加一个关卡,就是每次都加一个,发现流程很长,非常的影响效率。

大家就说,这样的流程不出事,我说这样不行,流程的作用,就是做事情更有效率,如果说过一段时间发现流程阻碍了高效的执行,我们就要想办法简化流程。

所以做好一个企业,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使命,强大的文化,还要有流程制度,公司的流程是世界级的,使得做事情更高效。

想想这十几年以来,我自己生命当中,经常说的就是认准了就去做,不跟风,不动摇,同时对自己要有清晰的判断,一个人应该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同时也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这样的话,做成的概率会很大。

因为只有擅长的事情,才能做得比别人好,只有这个事情是自己喜欢的,才有可能在碰到强大的对手的时候,仍然要坚持,在遇到极其困难条件情况下,仍然不会放弃。

在有非常大的诱惑的条件下,仍然会坚持,就是跟自己喜欢非常有关系,我经常也说,一个人要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要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问: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关于企业的CSR,就是现在快速发展的企业,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包括2008年的三氯氰胺事件,还有最近双汇火腿肠的事件。

我也知道您非常注重CSR,非常积极的参与公益事业,尤其我知道后天您要跟盖茨先生见面,有一个公益的活动,我想问一下,您怎么看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李彦宏:CSR是叫做企业社会责任。这方面跟我刚刚讲的使命是很有关系的,就是说百度的使命不是赚最多的钱。

不是有最高的收入,不是成为这个行业的第一名,不是这些东西,是让人们最便捷的获取信息,找到所求,是从公司成立到今天一直没有变的,为了实现使命。

我们需要做很多事情,其中包括赚钱,包括技术上的投入,引入员工,包括企业社会责任,公益方面做一些事情,跟我们使命相吻合的事情我们都会做。

但是让人们最便捷的获取信息,这一件事情本身就是百度最大的企业社会责任。

有些信息可能永远没有任何商业价值,对百度来说是一个成本,但是我们仍然会去做。

比如说我们有盲人的搜索,我们有专门为老年人开发的搜索,这些东西将来永远不会有什么赚钱的希望,但是我们认为是人们需要的,是人们能够最便捷的获取信息,找到所求。

从捐赠来说,前一段捐给我家乡一个项目,就是让他们去建一个全程的免费的WIFI网络,这样到一个商店、理发店也好,都可以免费的无线上网。

这样的项目在我们看来,是能够让人们最便捷获取信息的,这些事情我们都会做,这是一个实现企业理想的途径之一。

所以一个企业的发展,不是说赚的钱最多,那这个企业就发展的越好,而是说,离自己的理想越近,最大限度实现了使命,才是这个企业发展的最好以及越好。

提问: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百度定位社会发展的定位,SNS上的战略?第二个是比较生活化的问题,请问十多年来您怎么保持身材的?

李彦宏:百度的SNS战略,我是这样看的,整个互联网发展是有一条主线的,本质上互联网是一个新的媒体,国内就是讲SNS比较多,美国就是大概一年前,主要讲SNS。

现在注意一点的话,美国越来越多讲的就是社会化媒体,百度本质上也是一个媒体,我上市的时候,为了跟美国人说清楚百度,百度就是一个基于技术的媒体公司。

媒体公司最根本的在争夺什么?

争夺所谓的媒体时间,就是用户在网站上到底花多少时间,这一点前段时间接受采访的时候,我说我们最终争夺的是媒体时间。

只要是我们做的事情,是能够获得更多的消费者或者用户的媒体时间的,我们就会去做。

这就是为什么,Google一开始一直在讲一个什么事儿,我们存在的理由就是让我们的用户尽快地离开Google这个网站,百度从来没有说过这个话。

因为我们觉得,大家在做的事情是要获得媒体时间,我们才有贴吧、知道这一系列的内容出来。

那么SNS或者社会化媒体,是不是只有Facebook一个模式可以成功,答案显然不是,在美国只有这一个形式,在中国其实有很多形式。

微博就是这种形式、 QZONE的形式、腾讯朋友形式,百度现在相当有几个非常受欢迎的应用,贴吧、知道,都是社会化的应用,我们现在正在底层构建一个通行的社会化平台。

这样的话,用户到了百度之后,在任何一个产品,任何一个应用之间自由切换,未来会有更多的媒体时间花在百度上,同时我们也使得我们的用户能够更加便捷获取信息和掌握所求。

这一点上来说,百度所处的位置,其实比Google在美国所处的位置要好很多。

关于身材的问题,是因为压力一直很大,所以胖不起来,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去担心,每天睡的时间也很少,就是自然变成这样,没有刻意。

提问:百度和Google在发展方向中,可能有一些不太一样的地方,包括我看Google在移动互联网非常厉害,包括操作系统;百度有很多内容,框计算,对下一步移动互联网的布局有什么想法。

李彦宏:我也是刚才提到了,Google公司甚至想做操作系统,对于百度公司来说有一个不同的判断,我们认为未来的操作系统会越来越不重要,什么重要呢?

是构建在操作系统上的这套服务很重要。

比如说安卓的电话很多,在中国现在越来越多,但是大多数安卓电话默认的搜索变成百度了,因为我们跟手机厂商谈。

在中国,百度可以给你分更的钱,就是来合作,下一步操作系统并不是那么重要,操作系统之上的服务越来越重要,百度不仅有网页检索,还有贴吧知道一系列用户非常喜欢的服务。

未来不管百度做不做操作系统,我们认为未来整个IT产业的重心会从操作系统转到互联网服务这一段,我们跟一些硬件厂商接触了。

就是iPad刚出来的时候,我们接触他们的时候,这个东西很酷,你们为什么不做,他们不敢做,为什么?

因为没有服务,我制造出来的只是一个设备,但是没有服务,必须游服务才能卖的出去,而不是这个电脑很轻,就买的,就是能用才会买,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用户需要什么,用户需要简单的、好用的服务,框计算就是这样的理念。

用户不需要再学习,想干什么,通过语音的方式输入也可以,自然就明白可以干什么,就是可以回馈,一个简单的搜索方法就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现在已经实现了很多了,现在在百度网页检索结果有63%的部分是有框计算结果的,框计算听起来比较抽象,但是举一些例子,大家就清楚了。

现在在百度框里搜索62英寸,马上会知道等于多少厘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搜索,但是我们知道,或者我们猜测用户输入这个东西的时候,想要干什么,输入路况,马上会出来实时的路况,不需要再到另外一个网站上去了。

越来越多的内容被集成到搜索框里,对于用户来说,觉得好用,就会用的习惯,这是我们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最早始于2008年。

2008年有一个事情导致了这个判断,就是奥运会,我们根据过去提供服务的经验,奥运会最强的应用,就是今天有哪一个中国运动员获得金牌,今天整个中国队获得多少块金牌,总体金牌榜排第几位。

让用户输入各种各样的关键词,查到一个网站,点击到其他的链接网站查的话,这个是不方便的。

通过新的技术就可以很快的让他们知道,需要一套新的技术,新的构架来承载,有确定的答案的时候,就会给出答案,叫做阿拉丁。

就是自己产品人员,把数据收集起来放进去,后来讲这个想法的时候,我说应该要开放,所有拥有数据的人,可以提交数据给百度,我们就可以很好的满足我们用户很多非内容文化的需求。

比如数据的需求及天气、路况信息等化学,都是有确定性的答案,就是数据及可以直接给他们。

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掌握越来越多确定性的信息,而百度在中国是具有绝对领先地位的数据信息,当他们需要把信息传递出去,第一时间想到把这个数据提交给百度,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数据都提交给百度。

开放数据平台,就是后来框计算的子集,一旦做起来以后,2008年的时候,我说,这是钉在Google棺材上最后一颗钉,这个钉起来了,Google在中国永远没有机会了,因为不会有人把数据提交给他们。

2009 年我们正式提出来框计算,当时的概念就是开放数据平台,2010我们增加了开放应用平台,除了数据以外,还有很多应用,玩游戏、计算保险金额等各种各样的应用,也可以直接从百度中直接提供。

今年还会推一个新的东西,只不过现在不能说,整体给用户的感觉,什么事儿在这儿都可以干。

国际科技巨头们在中国频繁动作,谷歌在北京地区正式招聘,意欲组建一个人工智能研发团队,Facebook则计划在上海设置办事处,以此来安置主攻AI和虚拟现实的硬件团队。

两大公司在华的这番举动,都被外媒解读为是对中国AI人才的看好以及想借机进入中国市场的表现,中国越来越成为全球市场的兵家必争之地。

国内科技力量的崛起,使得许多国际高科技公司的技术与人才愈加向中国化倾斜,一年前,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就曾作出此类预判。

2016年9月,他在百度贴吧发帖称,世界的创新中心会从硅谷转向中国。智能制造2025如火如荼,中国技术实力已然不可小觑。

包括微软在内的跨国企业早已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抢占科技人才。随着AI时代的来临,各大企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已有井喷趋势。

中国人工智能研究水平在全球数一数二,目前全球AI相关的论文华人作者就占到43%,AI专利申请增长速度也非常快。

除了人才优势日益凸显外,中国政府先行先试的正常方针、巨大的市场,和文化语言统一的用户行为数据库,也造就了中国发展AI的天然优势。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2015-2020海果汇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