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21:30
周六至周日 :9:00-22:00

联系我们


首页 > 食尚生活 > 正文
农业发展真的是太难了
作者: 时间:2017年12月25日 关键词:


农业发展真的是太难了,精准脱贫,奔向小康,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

1、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00多万人;

2、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

3、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

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从总量上看,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00多万人。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

从结构上看,现有贫困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群众,是越来越难啃的“硬骨头”。

在群体分布上,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

在脱贫目标上,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两不愁”相对容易,实现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难度较大。

农业发展真的是太难了,现在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是深度贫困,难在以下几种地区:

一是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像西藏和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等地区,生存环境恶劣,致贫原因复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缺口大,贫困发生率普遍在20%左右。

二是深度贫困县,全国最困难的20%的贫困县,贫困发生率平均在23%,县均贫困人口近3万人,分布在14个省区。

三是贫困村,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居住着60%的贫困人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村两委班子能力普遍不强,3/4的村无合作经济组织,2/3的村无集体经济,无人管事、无人干事、无钱办事现象突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山高风清,天蓝水碧。童话般的雅鲁藏布江在雅砻江注入之后,流淌得更加欢快。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泽当镇泽当村就地处两江交汇处,31岁的村民尼玛次仁因为腿有残疾,不能正常行走。

半年前,他还要靠家人和政府养活,尼玛次仁一直以为,自己这一生只能沿着过去30年的轨迹走下去。

经过培训,尼玛次仁学会了缝纫技术,被山南民族藏帖尔手工业残疾人福利有限公司录用,该公司是乃东区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所属扶贫企业。

残疾人在泽当民族手工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接受纺织技能培训后,与合作社签订劳动合同,领取编织机在家生产,根据工作量领取劳动报酬。尼玛次仁上岗5个月已领到8500元工资,实现了经济自立。

像尼玛次仁这样成功就业的残疾人,今年在泽当镇还有31位。他们依靠双手摆脱了贫困,开始了全新的人生。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

2017年是“大气十条”第一阶段收官考核之年。尽管离“大气十条”第一阶段收官考核还剩最后一个月,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大气十条”考核目标有望圆满完成。

今年1月份到11月份,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PM10的浓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了20.4%,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的浓度比2013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8.2%、31.7%、25.6%,下降幅度均大幅高于考核标准。

对于“大气十条”提出的北京到2017年PM2.5年均浓度要达到60微克/立方米这一难度较大的任务,北京市环保局总工程师于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通报:

截至12月10日,北京PM2.5累计浓度保持在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7%。伴随蓝天大考进入倒计时,北京“通关”信心不断增强。大气污染治理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是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的一个生动体现。

正如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阐述的,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这是党中央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的充分肯定,也为下一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了基础。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调整运输结构。

对调整运输结构的部署,凸显其重要性与紧迫性。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货运交通结构是压在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头上的三座大山。

搬掉这三座大山需使出锲而不舍之力。铁路货运的单位货物周转量能耗、单位运量排放主要污染物仅分别为公路货运的1/7和1/13。

调整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结构,引导货运由公路走向铁路,减少重型柴油货车使用强度,是改善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关键举措之一。

农业发展真的是太难了,要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需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和时间表。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着多重挑战。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对于有些地方来说,产业结构调整会非常痛苦;

二、能源结构的调整,“煤改气”“煤改电”需要付出巨大成本,还面临群众经济承受能力的挑战;

三、城市管理能力挑战,比如节能考核、调整运输结构,需要城市管理相应跟进。

环保部提出将抓好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开展清水行动、扎实推进净土行动、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改革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等六个方面工作,确保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没有村党支部书记不知道的散乱污企业,更没有村党支部书记不熟悉的污染源。区环保专项网格监管机制的建立,打通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推动治理走向精细化。

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12月初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明年经济工作时也要求,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确保打赢三大攻坚战。党中央决心大、信心足,各地各有关部门须勠力齐心、真抓实干,重点抓好并确保打赢三大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经济年均增长7.1%,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占到三分之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由过去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这个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须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把短板补上,把弱项补齐。

从这个意义而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这三大重点难点,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2016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47%,企业部门杠杆率达到165%,均高于国际警戒线。

官商勾结的“僵尸企业”僵而不死、房地产领域滥加杠杆、金融信用大幅扩张时有出现,这些都是腐败现象的死灰复燃。

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到2016年底,这样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00多万人,其中相当数量居住在艰苦边远地区,处于深度贫困状态。

因此,脱贫更要打好“精准”牌,要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污染问题既是发展问题,又是民生问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效。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

勠力攻坚,无坚不破。党的十九大已经勾勒了我们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锲而不舍、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实现这个宏伟目标。

站着说话不腰疼,喝着凉水不塞牙,嘴里吃着农民种的蔬菜和粮食,却没有人能真正的看得起农民。农业发展真的太难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农业发展真的是太难了,有着5000年农业文明史,有4000多年处于世界第一强国地位的中国,在21世纪的农村还是处于苦、穷、险的境地。
靠天吃饭的种养业,依赖于当地水、土、日照、气温等天然资源的配置。人类到目前为止,对天然资源的配置,只能适应,无法整体改变。

虽然有些自流灌溉和大棚,也只能局部或某一方面有所改善,具有改善大自然气候的森林和植被自然生态,却被疯狂的破坏了,环境恶化,物种灭绝,癌症爆发。
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种、养业量迅猛整张,耕种土地和草原的面积也在发生巨大变化。
1992—1994年,美国为118.2公顷,加拿大为173.8公顷,澳大利亚为1074.4公顷,英国为28.2公顷,荷兰为6.4公顷,低收入国家平均也有1.7公顷,中国仅有1公顷。
农业资源缺乏,农业人口直线上升,在有限的可耕地上不可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小农经济成为中国社会的主体,即使进入工业化时期,农业机械化投入大、成本高,无法推广。
中国50年增加8.5亿人口,主要是农村人口的增加,增加的人口抵消了生产力提升创造的价值,人均可分配的消费品相对减少,用15%的GDP养育70%的人口。
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农业人才,工业化过程,乡村商品流通政府垄断,阻止了农村市场的形成,农产品商品率和农村消费品市场化程度低,没孕育出市场经济人才与机制。
农民不具备闯市场的天资,城市需要的劳动力通过各种途径的筛选,吸纳的都是农村中的精英人才,降低了农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普遍文化素质低,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仍有文盲8699.2万人,其中3/4分布在农村。
农村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33年,而城市是10.20年。城市、县镇和农村之间劳动力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比重情况为:
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比例为20:9:1,受高中教育人口比为4:3:1,受初中教育的人口比为0.91:1.01:1,受小学教育的人口比为0.37:0.55:1。
2000年我国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79年,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的人超过95%。
日本同期同行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67年,1997年~1999年间,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仅是日本的1.03%。
一线农业技术人员的身份都是乡镇“政府官员”或国有企业雇员,与农民没有利益关系。
靠行政力量推动的农业科学技术,最初非九牛之力不可,由于方法问题,有的地区甚至抗拒科学技术的推广,更谈不上新的思想、观念了。
由于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中国任何一个产业的劳动者素质都没有从事农业的产业大军的文化科学水平低。
几千年以来,社会管理者都没有对农民进行任何形式的实质性组织,新中国,“人民公社化”才真正实行农民组织化管理。
80年代的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又一次“均田地”行为,二轮承包30年不变,是固化小农经济的行为,,阻止了现代农业的内生。
任何社会制度都不可能面对千家万户、利益各异的松散群体进行有效管理。
1、40年的资源输出。
自统购统销,农业生产资料垄断经营,一直到开始按保护价收购农产品止,国家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40年整体上是农村支援城市,农业向工业输血。
2、30年的人口膨胀。
从50年代到80年代初,农村生育实际上处于失控状态,至今农村人口出生率仍然高于城市,出现高素质、高收入人群少生育,低素质、低收入人群多生育的逆向调节政策。
3、10年的横征暴敛。
80年代土地承包到户后,农民中释放的热情到84年达到最高峰,国家便出台了“农业特产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村高度组织条件下的管理机构不减人反增人。
94年税制改革,提高两个比例,财政收入向上集中度提高,县乡两级财政入不敷出,加之普九义务教育投资、基层官员政绩需要的形象工程以及吃喝嫖赌风、行贿受贿风等等。
20世纪末的10年,在农村基本上是横征暴敛的10年。
4、农业产业链中断。
产前产后服务,前40年国家垄断专营,原因是产前和产后有钱可赚,唯独生产环节不赚钱。
国家虽然出了钱,但不是给农业生产者,给了经营者,国家受到中间商盘剥,最典型的是粮食系统和供销社生资系统、棉花系统以及农业系统的种子公司。
由于产业链中断,导致农业作为一个产业无法完善,一下子抛向市场,其结果可想而知。
5、农村其它产业被现代工业取代。
农村社会历史上的其它产业,如手工业,各种作坊等,被现代工业取代,农村自救力,内生产业力尽丧。
6、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建立。
小病拖,大病等,促长了农村封建迷信盛行,养儿防老、家族意识等传统观念大行其道。
7、政府和城市居民深层意识歧视农民,政府保护农民利益的举措收效甚微。
8、农民的孩子还是农民,即便是含辛茹苦的上了大学,依然是毕业就是失业,该到哪去到哪去。
9、城市的高楼大厦盖好之日,就是农民工离开城市之时,被清理的还包括农村进城从事洗澡,搓背,理发,按摩,开小饭店,拾破烂,做小买卖的妇女,还有他们产出的孩子。
10、农产品劳动成本高,农产品价值低,从事农业无法获取利益甚至亏损,极大伤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在社会二元结构中,呈现出城市居民始终在政府的保护下生存,而农民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社会福利。
一无知识,二无技能的农民工,虽然年轻力壮时,靠出卖体力为建设城市出了力,流了汗,积劳成疾,有的甚至还丢掉了性命。
打工是盲流,春运加价,克扣农民工工资,不再需要农民工从事脏、累、险的大城市,开始实施许多限制外来工生存的壁垒。

为了创建文明城市,肮里肮脏的农民工,和霓虹闪烁的高楼大厦、豪华靓丽的车水马龙极不般配,极不协调。
被人家像对待垃圾一样,要彻底清除,生活在城市里的农民,成了低智商、盲流、小偷、穷鬼、无赖、甚至是犯罪的代名词。
这些流血流汗建设城市,建好了城市又被抛弃的农民,还有他们产出的子女,回到老家又能做什么?

有的是穷山恶水,有的是贫瘠的荒漠,农民回到了那里依然还是个贫穷。吃人不吐骨头的贪官污吏,村匪街霸,愚昧无知封建的家族势力更是弱肉强食。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欺下瞒上,高压反腐,打老虎,拍苍蝇,任重道远。

不走出家门,不知道中国农业有多大,在农村,农产品的种与养,在城市,农产品的买与卖。有人做农业换来豪车别墅,有人做农业却换来家徒四壁。

人们不禁要问,同样做农业,为何差异如此之大?

农业发展真的是太难了,众多从农经历、艰辛路程,验证了一个道理,一直被认为最简单的农业里,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千万农人用自己的血泪证明,越是简单的东西越难做好,农业只能算成本,千万别算利润。要考虑的就是解决劳动力问题,如何降低人工成本是大家必须要关注的一个因素。

地租、农资和人工,有人光盯着地租看,这里3000,那里2000,还在500的,也有人盯着农资的,去年100一袋,今年200了。

资深的农人都知道,在做农业中,地租及农资不管高低,都只能是配角,最关键的成本在于人工,人口红利已经消失,干农活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找到能干好活的人。

很多农人想找50岁以下的男性劳动力都比登天还难,大部分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弱病残或者是一些留守妇女,生产效率可想而知。

欧美国家蔬菜比肉贵多了,以后的中国也是一样,凡是人工多的价格一定贵。人工成本高与农产品价格低的矛盾非常突出,短时期很难改变。


海果汇专家认为,只有整合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实现数字化产业、智能化机械是智慧农业的发展方向。

能让机器干的活,尽量不要用人工解决,才能真正的降低成本。互联网造富概念已深入人心,农业又是互联网扫荡的最后一片沃土。

无论行内还是行外,都想借助互联网对农业进行革命,农业电商这个名词常常挂在农人的口中。由于农业电商的作用被吹嘘过度,许多想革农业命的人反而自己被农业革了命。

某某电商通过自己的APP,一天销售几十万斤农产品的故事从层出不穷,要知道这是媒体的炒作和夸张,是忽悠你上当,变着花样让你买APP,千万不可当真。

在当前的环境下,相对于一些农特产品、保鲜时间长、包装配送容易,耐运输的农产品确实有一些机会。

问题是,这些机会又有多少是属于农民的呢?

有利可图的都被电商运营平台拿走了,农业电商听起来似乎真的潇洒而又美丽,做起来想死是很多农人的真实经历,不作死不会死啊。

农业发展真的是太难了,需要把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解决生产、管理、订单、支付、信任等农产品面临的问题。

农业补贴很多,能拿到的人很少,国家希望这个补贴是真正补贴到农民手上,问题是,有人拿得到,有人拿不到。

凡是能实实在在做农业,而且做到一定规模,各方面符合政策要求的,大部分都能享受到国家的农业补贴,要深入学习三农政策,完善自身的条件。

有些农人虽然做得规模不小,但是连一个实体机构都没有,既不是公司也不是合作社,你叫人怎么办?

农业补贴只是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做农业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经得起灾害的折腾,天天等着卖货吃饭很难坚持长久。

有的人做农业公司,通过一些关系去拿补贴,大家看了都眼红,未见得别人就比你好,很多人因为拿到一些补贴而导致输得精光的比比皆是。

现在的农业补贴发放也越来越规范,做不好实体,做不到一定的基础,别人也不敢给你。要有实实在在做事的心态,顺其自然方可心安理得。

海果汇专家认为,对于当前的农产品种养而言,已经不存在太多的技术壁垒,尤其当前大众化的农产品供应已经相对饱和,做农业,关键不是在生产端,而是在销售端。

有人说,千万不要幻想,你种植某个品种,就有企业来包销和回收。特别如果你不在主产区,产量又有限的话,估计一个鬼都不会来。

1、农产品销售关键要靠自己,有些企业在自己周边建立了自己的销售体系,产品价格虽然不高,但基本能保本;

2、有些企业主要靠送冷库给收货商,结果只能按着行情来,有价无价都是别人说了算。

做农业就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种植什么,别相信为了追求政绩的地方政府,要相信市场,出现问题,政府不会给你埋单。

在当前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引下,有些地方官员急功近利,大力推广某一个品种,希望打造多大多大的规模,结果产品出来了,要么卖不出去,要么就价格低于成本。

你要明白,你是做农业的,你自己才是专业,听着别人来忽悠,一下子上那么大的规模,不滞销才怪呢?

说一千,道一万,事在人为,自己的路自己走,关键还是靠自己。在做农业之前,多了解点行情和门道,就能少走弯路,少付出惨痛的代价。

就是说,在别人弹尽粮绝之时,你还有一点竞争的资本,就是最大的机会和赢家。

海果汇全球绿色食品运营平台悬壶济世普惠众生,健康人类从我做起,精准扶贫,海果汇一件代发,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社会问题。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2015-2020海果汇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