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21:30
周六至周日 :9:00-22:00

联系我们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海果汇专家谈农村大有可为乡村振兴利国利民
作者: 时间:2017年12月30日 关键词:


农村大有可为乡村振兴利国利民,山清水秀的农村,蓝天白云,百鸟争鸣,游鱼可数,清澈甘甜的泉水,胜似琼浆玉液,温暖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

海果汇专家介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部署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会议号召,全党全国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新的贡献。

会前,习近平等亲切会见了80名受邀列席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院领导同志,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等出席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负责人,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军队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三农”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深刻阐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问题,对贯彻落实提出明确要求。

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汪洋在会议结束时作总结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贯彻新发展理念,勇于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

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玉米、大豆、棉花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

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增速连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养老制度开始并轨,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水、电、路、气、房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展开。

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地生效,66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海果汇专家介绍,农村大有可为乡村振兴利国利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我们党“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导过去5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科学理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

要深入学习领会,并深入贯彻到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

一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二是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三是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是坚持立足国内保障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五是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六是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七是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八是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必须立足国情农情,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农村大有可为乡村振兴利国利民,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

1、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2、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3、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一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定居,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二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壮大集体经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

三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四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五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齐抓,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六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严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建设平安乡村,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七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

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攻坚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研人才支撑作用,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农村振兴,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要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

1、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

2、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

3、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

要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要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

要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追求速度,更不能刮风搞运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实现农村振兴,我们有习近平总书记把舵定向,有党中央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科学决策,有全党全国全社会大力支持、积极参与,有社会主义的强大制度优势,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有旺盛的市场需求。

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

全党全国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新的贡献。

农村大有可为乡村振兴利国利民,会前,习近平主席和其他中央领人,亲切会见了80名受邀列席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院领导同志,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等出席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负责人,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军队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农村大有可为乡村振兴利国利民,海果汇全球绿色食品运营平台普惠众生,一件代发解决了农产品上传,卖难的问题。大学生和农民工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用勤劳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建设美丽而又神圣的乡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强调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要保护好古村落。

强调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

强调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强调搞新农村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注意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有专家这样概述现代化变迁中的农村:应该是生产生活有保障的生活乐园,道德之美的心灵家园,生态之美的休憩田园,民族记忆的历史故园。

4年多来,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不断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丽乡村,在中国大地上正日益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环境美呵护美丽乡村,绿水青山乡村要美,首先是人居环境要美。

今年一号文件就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如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推动建筑设计下乡,开展田园建筑示范等措施,为农民创建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已取得重大改善。

农村改厕方面:住建部在山东、吉林等省启动了省级农村改厕试点,去年1-10月,山东省完成农村改厕354万户,农户使用卫生厕所比例已接近60%,吉林省超额完成去年初制定的改厕10万户的目标。

排污方面:2016年农村的污水处理率为22%,比例虽不高,但年增幅是“十二五”的4倍,来之不易。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2016年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了60%,并且所有省份都制定了到2020年前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目标的计划。

美丽乡村环境洁净的同时,也要结合当地自然资源、传统文化等,打造独特优势,才能突出乡村特色。2016年荣获“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奖的河南省西姜寨乡原是穷的要拿乡政府大院的树木抵债的偏远乡村。

经过一年多的改造,街容村貌焕然一新,并且结合自然资源优势,仅用一个月,全乡干部群众在全乡栽下40多万棵红豆杉、30万棵金叶复叶槭,成为乡里一道靓丽的风景,打造出了地绿水清又富有地方特色的西姜寨乡。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鄂州时,再次强调: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能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

3年多来,鄂州在保护生态空间,建设和谐、富裕、文明乡村上使劲发力,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梁子湖万秀村严格按照原始风貌进行规划建设,不砍树、不拆房、不填湖、不搞假生态,聘请专业团队策划“万秀八景”,成为鄂州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品牌。

绿水青山,乡愁绵绵。从2003年起,浙江省连续十多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名称不变、主题不变、决心不变,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浙江全省已形成美丽乡村精品村312个,创建整乡整镇“美丽乡村”镇74个。“美丽乡村”已经成为浙江新农村建设的一张名片,更是建设“美丽中国”一个精致的“标本”。

人文美 激活美丽乡村内生动力,乡村之美,美在人文。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表示,好的村风能聚人、聚心、聚气,在精神层面上把村民凝聚在一起,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持,为社会进步提供至关重要的保障。

农村美不美、文明不文明,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指数、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各地就此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天天看到这么美的画,心情更舒畅了,也时刻提醒着我们要讲文明,都不敢在墙附近扔垃圾了,怕破坏了这美景。

这是丰顺县启动的以崇德向上、孝道友善、打拼创业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墙绘,旨在让核心价值观融入人心。乡村文明建设也在纠正着农村陋习。

在江苏如皋,树立文明乡风从遏制婚丧嫁娶中的大操大办开始。江安镇周庄社区在公共服务中心专门设立了民俗喜庆堂,为村民办理红白事,提供免费服务,大伙也切实感受到移风易俗的好处。

如今,如皋14个乡镇已有半数设置了类似的服务场所。在政府的倡导下,请吃饭不如请看戏、一家请戏百家看新风尚正在形成,避免铺张浪费的同时,也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1、浙江农村文明和文化建设,形式多样,生动有效。嘉兴在“红船精神”引领下,将每月25日定为“党员志愿服务日”,构建“市县镇村”立体化党员志愿服务架构;

2、衢州发挥孔氏南宗文化发源地优势,推进儒学文化进礼堂;

3、临安开展“好家风”微故事、微视频、微图文征集和微宣讲活动;

4、嵊州成立以女党员、女代表、女能人、女村民组长为骨干的村嫂志愿服务队;

5、东阳建设了一批融合东阳乡土人情和非遗特色的文化礼堂;

6、上虞成立乡贤研究会,开展乡贤精神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景点活动……。

心里美 共建美丽乡村致富产业,美丽乡村,富庶之地;乡村之美,美在产业。腰包鼓了,心里就会美美的。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支持乡村旅游和农业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让“双创”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这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重要思路。随着农村创业创新热潮的到来,农民增收致富的道路也越来越广。尤其是网络在农村普及后,很多农民不仅学会了网购,还做起了电商。

2016年我国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总额可达2200亿元,同比增长46%。曾经愁卖的农户现在用网络打开了致富大门,不断扩大着农产品的销路,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近几年,各地乡村充分利用当地特色优势,打造出别具一格的旅游胜地,吸引着各地游客的到来,给当地农民也带来了可喜的收入。

革命老区河南信阳罗山县何家冲村经过改造提升后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成为了全国100个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年接待游客十余万,村民因此走上了致富路。

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农民从业人员630万,带动550万户农民受益,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乡村旅游业也将会蓬勃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

湖北省鄂州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变“资源”为“资产”、变“农民”为“股民”、变“产品”为“商品”,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发展的新途径。

市、区两级领导和涉农部门领导干部带头办基地,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全国首个有机产品检测认证综合体落户鄂州,十几个品种的优质农产品在网络热销。

“梁心”番茄、纯之源苕尖、涂镇蓝莓、沼山胡柚、“万亩湖”龙虾等有机农产品上市后,产品价格远高于市场同类产品。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过程,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1、要多画龙点睛,少画蛇添足;

2、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

3、多因地制宜,少大拆大建;

4、要打突击战,更要打持久战。

要更加注重对远离中心城市、交通不便和经济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的投入和建设,更加注重引导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美丽乡村,且行且近,让我们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2015-2020海果汇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