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21:30
周六至周日 :9:00-22:00

联系我们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海果汇专家谈忽视健康英年早逝白发人送走黑发人
作者: 时间:2018年01月15日 关键词:


有人说,白发人送黑发人恨苍天无眼,老年人悼青年人怨大地绝情,日有所愁夜有所忧油尽灯干,忽视健康英年早逝白发人送走黑发人。

还有人说,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一种世界理解不了的苦,这种苦是从心底而出来的,看着自己的孩子,自己的骨肉离去,犹如天塌地陷生不如死。
这种痛苦常人不能理解,养儿防老,你还没老,孩子却先你一步走了,换谁都是巨大的伤痛,许多悲剧的形成源于对自身健康的忽视。
国营企业是酒,民营企业是水,许多民营企业生存艰难英年早逝白发人送走黑发人,以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为例。
忽视健康英年早逝白发人送走黑发人,特区成立以来,自杀的企业家超过1200人,50岁左右英年早逝的企业家超过5000人,真的是异常的恐怖。
2006年1月21日,上海中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南民,因患急性脑血栓,抢救无效撒手人寰,年仅37岁。
2004年11月7日晚,改革开放的风云人物、被称为“胆大包天”第一人的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患肠癌不幸逝世,年仅38岁。
时隔一年有余,又一个如日中天的浙商富豪因健康原因英年早逝了,王均瑶的离去已经让人痛叹不止,南民的辞世不免让人顿生几多惋惜之情。
当人们更多地从健康的角度关注成功人士的身体时,更应该引起警醒的是当前民营企业管理精英团队培养的迫切性。
中国民营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其成功的关键往往取决于个人在经营决策中的能力与智慧,事事处处都是一个人冲锋陷阵。
这种将企业发展与兴旺系于一人的管理格局,让决策者事无巨细,日理万机,超负荷的工作量让他们的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时间一久,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毛病。
民企在经历了第一桶金的积累后,开始第二次创业,需要在规模、多元化投资、提升技术含量和资本运作能力方面更上一层楼。
海果汇专家认为,处于市场经济转型阶段,行业竞争状况发生了很大转变,企业家面临着巨大压力,不进则退,这使得很多企业家紧绷神经。
把民营企业的命运维系在一个人身上,不仅使企业当家人不堪重负,而且使民营企业忽视了企业管理精英的引进,也忽视了精英团队的培养,形成了独打天下,独撑局面的尴尬境地。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出新,家族式企业的发展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逐步改变原有的家庭管理模式就成为当务之急。
专家认为,要解决民营企业当家人一人包打天下的做法,需要通过吸引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进入企业。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作用,缓解企业当家人集管理、经营、决策于一身的压力,把主要精力用于企业全面发展的决策的制定上。
通过完备的制度管人管事,克服面面俱到的管理方法,使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摆脱传统管理模式,才能从事无巨细的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
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民企管理体制的对接,成长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实体,形成民营企业管理层梯队。
引进人才、优化企业管理层的人员构成的多元化,避免当家人决策管理出现断层,加大对家族成员现代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助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家族式企业不可能一步跨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让民营企业循序渐进地融入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对家族其他成员现代管理知识与理念的提高。
通过不断学习与提高,开宽视野,接受新知,紧跟现代企业发展进步的步伐,通过他们的学习与提高把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引进民营企业,帮助民营企业进行脱胎换骨的革命。
海果汇专家认为,通过家族成员所进行的改革往往容易成功,主要取决于家族成员相互的信任,也是家族式企业能够保持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目前,家族式企业占了中国民营企业的绝大多数,绝大多数更是由个人能力创立、壮大起来的。
个人的作用不容忽视,培养好精英团队的梯队作用是永葆民营企业之树常青的根本,是避免民营精英接二连三英年早逝万全之策。
多少人在超负荷运转,透支了自己的健康,这些骇人听闻的数字,意味着虽然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大数据显示,近年来,忽视健康英年早逝的企业家也不在少数,2017年2月,大禹节水董事长王栋因突发心脏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53岁。
2016年,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年仅44岁。2014年,小马奔腾创始人李明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年仅47岁等等。
都说黄泉路上无老少,许多忽视健康英年早逝白发人送走黑发人,这些卓越的精英企业家屡屡壮志未酬身先死,时刻为累并快乐着的群体敲响了离死亡不远的丧钟。
海果汇悬壶济世普惠众生,健康人类从我做起,人的健康才是最宝贵的,只有赢得健康,才能有机会赢得整个人生,人没了,一切戛然而止。
刘显武1969年12月出生于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毕业于安徽省电子工业学校,中专学历,助理工程师。
该厂建厂于1965年,是原国家电子部从事微波、毫米波测量仪器、器件参数测试仪器和集成电路测试仪器的研制、开发和生产的专业军工仪器厂。
曾有多个产品在省、部和全国获奖,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不甘寂寞的刘显武,1993年12月离开该国企,到深圳鹏星微波通信有限公司,担任工程经理。
历尽艰辛,8年抗战,2001年11月,刘显武进入朗科有限,也就是朗科智能的前身,当时公司为刘显武弟弟刘显胜等三人创办,注册资本50万元。
2012年10月起,刘显武任朗科智能董事长兼总经理,并兼任杭州朗能、广东朗科、浙江朗科执行董事,浙江朗科总经理、深圳市宝安区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
2016年9月8日,朗科智能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首发1500万股,发行价22.52元,募集资金3.3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2.83亿元。
2018年1月14日,壮志未酬身先死,刘显武突发疾病医治无效驾鹤西行。刘显武直接持有36.12%公司股份,刘显武的继承人尚未办妥股权继承相关手续。
1月14日下午,深圳市朗科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逝世的讣告,董事会沉痛公告。
2018年1月14日公司董事会收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刘显武家属通知,刘显武因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1月14日逝世。
刘显武作为改革开放草根阶层前来深圳逆袭创业成功的典型之一,英年早逝,享年49岁,非常可惜。
刘显武名下的市值12亿多元的股票待继承,预计刘显武的妻子陈静将成为朗科智能实际控制人,公司经营管理活动正常。
刘显武直接持有公司股份4334.4万股,占公司股份总额的36.12%,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刘显武的继承人尚未办妥股权继承相关手续。
刘显武作为公司的开创者,为公司的创立、成长和发展鞠躬尽瘁、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倾其毕生精力为公司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奠定了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基础。
刘显武在担任公司董事长期间,勤勉尽责,恪尽职守,忠实诚信地履行了董事长的职责和义务。
公司董事会对刘显武在任职期间为公司所做出的贡献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全体员工对刘显武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家人表示深切慰问。
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刘显武的逝世不会导致公司董事会成员低于法定最低人数。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正常履职,公司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一切正常。
朗科智能为高科技企业,主业为锂电池管理、照明节能电源及智能家电控制器的开发产销服务,是国内较早将单片机嵌入技术应用于智能控制领域的技术服务型企业。
刘显武具有传奇经历,可以说是改革开放草根阶层前来深圳逆袭创业成功的典型之一。
2016年9月8日,朗科智能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首发1500万股,发行价22.52元,募集资金3.3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2.83亿元。
1、朗科智能2016年实现营收9.35亿元,同比增长31.13%;
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65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10%;
3、去年前三季实现净利润0.64亿元,同比增长5.15%。
刘显武直接持有公司股份4334.4万股,占公司股份总额的36.12%,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按照朗科智能1月13日收盘价29.55元,市值12.8亿元。
刘显武虽然只持有36.12%,为相对控股,但第二大股东只持有7.47%以下股份,因此,控制力相当强。
刘显武的家庭情况,目前公开资料几乎没有披露。根据2016年上市的招股书显示,其配偶名为陈静,当时是因为夫妻为银行债务做出担保而披露。
这部分股份如何分割?
目前尚不清楚,刘显武是否有遗嘱,如有符合法定条件的遗嘱,将按照遗嘱进行分割。
如无遗嘱继承,则按照法定继承,朗科智能市值这12.8亿元的股份如为夫妻共同存续期的财产,将先按照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刘显武有2167.2万股,配偶陈静有2167.2万股。
按照继承法,第一顺序为父母、配偶、子女,因此,陈静可分得这2167.2万股三分之一的股份,即722.4万股。
不考虑其他因素,加上自身的2167.2万股,陈静至少可持有朗科智能2889.6万股,占总股本24.08%,将成为上市公司朗科智能实际控制人。
忽视健康英年早逝白发人送走黑发人,刘显武因突发心梗而离世,有两个女儿,一个尚在高中,大女儿在国外求学,惊悉噩耗,已连夜赶回深圳。
这件事太突然了,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刘总平时身体一直不错,突然倒下还是因为压力太大,太累了!
英年早逝的刘显武未能活过50岁,这个年龄对于企业家来说,还正是年富力强、大显身手的黄金岁月,对家庭更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顶梁柱。
随着刘显武一手创业的公司登陆创业板后,有望借力A股市场做大做强,此时突然离世,无疑令人扼腕叹息。
刘显武活着的时候最大的想法是,如果有条件就要好好的奖励一下自己,那就是休息一段时间。没想到一语成谶,真的去了西天极乐世界。
作为公司的开创者,刘显武一直都是亲历亲为,为公司的创立、成长和发展鞠躬尽瘁、兢兢业业,倾其毕身精力为公司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公司上市后,创始人刘显武的压力并没有减轻,在继续做大主业的同时,又到处寻找合适的并购项目,中国的民营企业家真的是不容易啊!
从刘显武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看到,他一直具备着鲜明的不甘平庸、勇于开拓等特质,其成功并不是偶然的。
刘显武出身于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作为学电子的大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军工企业767厂。
1993年年底他勇敢地打破了铁饭碗,来到深圳在深圳鹏星微波通信公司工作。
刘显武出色的技术水平、优秀的业绩和领导的赏识,使其职场前途一片光明。
勇于探索的刘显武并没有因此固步自封,他与几位朋友在2001年11月创立了朗科智能的前身深圳市朗科电器有限公司,投入到当时前沿的智能控制制造业领域创业。
200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刘显武历任朗科有限常务副总经理、董事长、总经理。
2012年10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并兼任杭州朗能、广东朗科、浙江朗科执行董事,浙江朗科总经理、深圳市宝安区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
2016年9月,朗科智能上市,刘显武作为实控人兼任董事长与总经理。
对于这15年的创业历程,刘显武生前曾将公司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五年是起步求生存;
第二个五年是解决基本生存问题,企业达两三百人;
第三个五年基本保持每年20%增长。
话说,作为2016年9月8日上市的创业板公司,朗科智能主营电子智能控制器产品,主要应用于家用电器、电动工具、锂电池、LED电源和HID照明电源等领域。
虽然在资本市场知名度不是太大,不过其客户家喻户晓,成为九阳股份、TTI、爱仕达、莱克、小米等知名企业的合作伙伴。
刘显武对客户一直表示心存感恩,强调把客户看成最长情的生意伙伴,不是单方面靠抱大腿,而是提供价值、共同成长。对朗科企业文化的总结,就是有我你会做得更好。
那是2003年朗科为九阳提供一款电磁炉控制器,九阳因为自身整机质量出问题,导致朗科提供的4万套订单要全部召回。
在总价接近400万元、九阳已付90%款项、朗科净资产约300万元的艰难局面下,刘显武还是决定与九阳共渡难关。
把销售给九阳的产品全部召回、报废,并重新生产,一年后按最新降价后的价格交货。
这对都已成为上市公司的合作伙伴,自始至终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九阳更是常年保持在朗科前五大客户的位置。
波诡云谲的商战里,作为民营企业的精英刘显武是一个身披盔甲的斗士,他的战马还在嘶鸣,他的利剑还在闪光,他的事业还在发展,忽视健康的他却毫无声息消失了。
真的是,有些爱像断线纸鸢,结局悲余手中线,有些恨像是一个圈,冤冤相报无了结,只为了完成一个夙愿,还将付出几多鲜血。
忠义之言,自欺欺人的谎言,有些情入苦难回绵,窗间月夕夕成玦,有些仇心藏却无言,腹化风雪为刀剑,只为了完成一个夙愿。
荒乱中邪正如何辨,飞沙狼烟,将乱我徒有悲添,半城烟沙,兵临池下,金戈铁马,替谁争天下?
一将成,万骨枯,多少白发送走黑发。半城烟沙,随风而下,手中还有一缕牵挂,只盼归田卸甲,还能捧回你沏的茶。
有些情入苦难回绵,窗间月夕夕成玦,有些仇心藏却无言,腹化风雪为刀剑,爱爱爱,为了一个夙愿,荒乱中邪正如何辨?
飞沙狼烟将乱我,徒有悲添,半城烟沙,兵临池下,金戈铁马,替谁争天下?
一将成,万骨枯,多少白发送走黑发,半城烟沙, 随风而下,手中还有,一缕牵挂,只盼归田卸甲,还能捧回你沏的茶。
半城烟沙,兵临池下,金戈铁马,替谁争天下?
一将成,万骨枯,多少白发送走黑发,半城烟沙,血泪落下,残骑裂甲,铺红天涯,转世燕还故榻,为你衔来二月的花。
人们不禁要问,商海里无数身披盔甲的斗士,忽视健康过度透支身心和体能,壮志未酬身先死,特别是大量的民营企业生存艰难英年早逝白发人送走黑发人,到底得到了什么?

民营也好,国营也罢,人死不能复生,忽视健康英年早逝白发人送走黑发人的事例太多太多。

再说说,驾鹤西行的黄大年,是吉林大学教授、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

1977年,作为首届高考生,他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物理系。

1992年,黄大年得到全国仅有的30个公派出国名额中的一个,被选送至英国利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以第一名的成绩博士毕业。

在英国18年,他已成为世界地球物理领域被仰望的传奇人物,功成名就。

2009年,黄大年却毅然选择回国,成为东北地区首位千人计划专家。

海果汇专家介绍,黄大年曾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技术空白。

他对科研有着疯魔般的执着,正是这种执着使我国在地球勘探项目的数据获取能力和精度与国际的研发速度至少缩短了10年。

外媒曾报道,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

黄大年走的太突然,他的后事没有安排,对妻女没有遗言,保险箱密码没人知道,银行卡密码也没人知道。他猝然辞世背后唯一预见身体每况愈下的,正是黄大年自己。

昏倒和痉挛的事儿,从2012年就开始有了。后来再过了一两年,他包里常备了一个小瓶子:速效救心丸。

白发越来越多、脸色越来越差,黄大年偷偷想着办法:为了提神,他把咖啡当水喝,连冬天都敞着窗,冻得人一激灵。

大家奇怪,足球、羽毛球、游泳都堪称专业水准的黄大年,频繁出现不明原因的腹部痉挛。反复劝他去体检,他总是没时间。

由于黄大年前几天在飞机上昏倒,被逼着他到医院做了增强核磁。

仅过了一个月,忽视健康的黄大年休息了,睡着了。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第三届执委会委员、副会长黄大年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月8日13时38分在长春逝世,享年58岁。

忽视健康的黄大年走得很突然。

黄大年的妹妹黄玲、生前的秘书王郁涵到他家里整理遗物。打开卧室床头柜的抽屉,她们愣住了:三个抽屉里,满是花花绿绿的肝病药。

他一早就知道……”,王郁涵心里翻江倒海:“黄老师,他把我们都骗了!”

黄大年早已在朋友圈道出这个秘密:“我们虽然努力了,但还很不够。我是活一天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

黄大年(1958年8月28日——2017年1月8日), 男,广西南宁市人,汉族。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第二批)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口引进。

曾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2017年1月8日13时38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第三届执委会委员、副会长黄大年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逝世,享年58岁。

2017年4月28日,教育部追授吉林大学黄大年教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017年5月26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知识分子”黄大年的先进事迹,追授黄大年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1982年1月15日,黄大年在给同学的毕业赠言中写道:“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黄大年在世时,常与同事谈起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他曾在朋友圈里提出“黄大年之问”——“看到他,你会知道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

当你面临同样选择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

他决定回国后毅然放弃一切,甚至“威胁”妻子离婚。

很多人评价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很多人评价他是另类的科学家。

因为他对待科研只一句,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黄大年教授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无私的爱国者、吉林大学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新兴交叉学部学部长。

黄大年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深探专项装备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首席科学家。

他曾向中国地质科学院原副院长董树文坦言,我有时很急躁,我无法忍受有人对研究进度随意拖拉。我担心这样搞下去,中国会赶不上!

黄大年负责协调和组织管理我国跨部门和跨学科优势技术资源和团队。

充分挖掘我国在超高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纳米和微电机技术、高温和低温超导原理技术、冷原子干涉原理技术、光纤技术和惯性技术等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成果并形成了技术能力。

中科院地质地球物理所副所长杨长春的评语:回国以后,从整体上讲,感觉大年是幸福的。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攻关技术瓶颈,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是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

国土资源部、科技部、教育部等很多部门和机构里,都有和黄大年相熟的专家,很多人评价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

谁也搞不清楚这个科研疯子同时承担的工作有多少,窥不透这个拼命三郎不为人知的内心究竟有多强大。

杨长春说,当时黄大年还没参与到深部探测项目的时候,国内的同行正在朦朦胧胧开始摸索着干,硬件和软件也都不太行。

黄大年从国外回来,带来了系统化的管理思维和技术方法,他想再过五到十年,让我们国家成为在国际上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掌握高精尖技术的国家,他就觉得应该抓紧实干,这就是他的追求,也是他的情怀。

无以名状的冲动与震撼在无形中压迫着我们的内心,我们像中了魔似地敲击着键盘,追寻着几近疯魔的黄大年,决定回国后毅然放弃一切,甚至“威胁”妻子离婚的黄大年。

最初带实验班,自己掏钱给所有学生买笔记本电脑的黄大年。开会汇报项目时,倒出一把速效救心丸就塞到嘴里的黄大年。

地质宫翻修漏雨时,边写报告,边捧着垃圾桶接雨的黄大年。在办公室加班时咣当倒地,却不许学生说出去的黄大年。

一张巨大的日程表,铺在黄大年办公室墙上,天南地北的轨迹,密密麻麻。

日程表上龙飞凤舞地标记着“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地学与资源学部年度工作会”,之后再无记录。黄大年作为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地学与资源环境学部副主任,飞往成都开会,上飞机前买了一瓶冰可乐垫肚子。

起飞后,一阵钻心剧痛突然袭来,黄大年满脸冒虚汗,在万米高空上疼晕两次。

一下飞机,黄大年被紧急送往医院。已是凌晨2点,人尚未醒,双手却紧紧抱着随身携带的电脑,怎么掰也掰不开。

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

黄大年醒来后这第一句话,让人们想到了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相似一幕。

当年,郭永怀在青海基地发现一个重要数据,急于赶回北京研究,便搭乘了夜班飞机。

谁料,飞机在北京坠毁,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找到他时,吃惊地发现他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尸体中间,紧紧夹着装有绝密文件的公文包完好无损。

黄大年在世时,常与同事谈起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他曾在朋友圈里提出黄大年之问,看到他,你会知道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

当你面临同样选择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

邓稼先已身患癌症,在弥留之际,他仍嘱咐要在尖端武器研发方面努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黄大年咳着、喘着,时辰快到了。病床上的他仍在关心“十三五”时期航空探测关键技术装备研制的项目进展,当得知经费有限,他马上嘱咐于平,没事,就把项目里我们自己课题的经费先砍一点。

黄大年用他献身科学事业的生命,默默给出了答案。

他的银行卡不多,从没见过他计较钱上面的事。他离开以后,黄玲拿着黄大年的几张储蓄卡去银行销户才发现,几个账户里的钱加起来也就几十万元。

要知道黄老师经手的可是几亿项目的经费啊。

窗外,东北大地上满裂着雪白的伤痕。雪片在半空中横吹着,仿佛有着无穷无尽的梦想,去四面八方巡天、探地、潜海。每天都被黄大年的事迹感动着,为他的英年早逝而惋惜,遗憾再也没有当面见他的机会。

更想知道作为一个普通人,黄大年的喜怒哀乐,他的生活,他的感受。

有人翻出了黄大年生前发的朋友圈,这些文字和图片不动声色地记录下了主人的所思所想和所见。

他们舍不得删掉,似乎看到了一个活的黄大年。仿佛他就是我们的好友,仿佛哪天还能看到他更新。

黄大年最末一条朋友圈,分享的是邓稼先先生的事迹。当你面临同样选择,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是的,黄大年做了和邓稼先同样的选择,志诚报国,以身许国。

作为国际航空地球物理领域的顶级科学家,面对祖国的需要,黄大年在事业巅峰时期放弃了国外丰厚的物质条件,返回中国。

他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祖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2017年1月8日,年仅58岁的黄大年积劳成疾,因病去世。

同事、学生、秘书和司机说起他来,流着泪的眼里全是敬佩;中国最高领导人和无数读者、听众、网友都用“感人肺腑”来形容他的事迹。 

这位战略科学家感人事迹背后的毅然、必然与仍然。

黄大年从中国东北的著名学府——长春地质学院毕业后,远赴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又成为英国剑桥大学ARkex地球物理公司的研发部主任。为什么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

与很多人一样,黄大年的学生周文月曾对此不解,当时我就问他,我说,老师,您毅然回国的原因是什么?

他说,能够越洋求学,获取他山之石仅是偶然,回归故里报效祖国才是必然,而绝非你所说的毅然。

吉林大学原副校长韩晓峰与黄大年有着三十多年的交情,在他看来,黄大年的选择并不难理解,他说,我出去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是要回来的。

他跟学生讲,你一定要出去,一定要回来,其实是有思想上的渊源的。这就是家国情怀,对东北、对吉林大学,这种感情,是最重要的。

2009年,黄大年刚一回国,就迅速投入到高强度的工作中。吉林大学地质宫五楼,黄大年办公室里的一块记事板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一整年的工作安排:

长春、北京、南宁、成都、伦敦……无数地名见证了黄大年匆忙的足迹。而这间办公室的灯,通常都会亮到凌晨两三点钟。

秘书王郁涵说,如果哪一天灯没亮,那黄老师一定是出差了。 他大概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出差,他基本上想都不想就会跟我说订最后一班。

而且他基本上一坐上去机场的车就开始打电话,因为他知道飞机上没法打电话了,所以他要把他脑子里想的事,把他出差这几天我们要完成的任务都交代给我们。

所以他去机场的路上我们所有人的手机都必须放在身边,他随时都可能打电话过来。

夜以继日地工作,让黄大年成为了周围人眼中有名的科研疯子。

对于这样一个称谓,黄大年回国后首批博士生之一马国庆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以前可能不理解他对科研的态度,很多人都说他是疯子。

他真是疯子,他出差很多,是去给国家宏观把控未来发展的科研方向。你要把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科研,投入科研的原因是什么?

不是说你给你自己有多大提升,而是推动国家事业的发展,你不能光考虑自己,他很多时候都这么跟我说。 

带着从国外学到的最新知识,黄大年的核心工作之一是攻克国家急需的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尤其是研制航空重力梯度仪。

这种设备就像一只透视眼,可用于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也可用于潜艇攻防和穿透侦查。

黄大年的科研助手、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于平女士介绍,一方面是关系国计民生、另一方面关系国防安全,所以这项技术是我国迫切急需的技术。

目前掌握它的国家非常少,而且这项技术对华一直是封锁的。十二五之前这个在我国可以说是空白,黄老师回国后组织国家十多家单位、几百个科研人员参与到这个项目的研制过程中。

我们国家可以说是用五年时间,在仪器装备的数据获取能力和精度上,与国际的差距缩短了20年。其实在理论算法上,我们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了。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是黄大年从长春地质学院毕业时在纪念册上写下的留言。

正是这份矢志不渝的赤诚报国之志,始终激励着他在科研的道路上只争朝夕,哪怕是在自己身体已经发出严重预警的情况下。

司机刘国秋回忆说,有一次在他家门口接他的时候,他突然就晕倒了,往前扑,我一看晕了,我一把就把他抱住了,他马上清醒了,说我可能是太累了。

我说,黄老师你这样不行啊,你得去医院,不出差了,我拉你去医院。

黄老师说,刘师傅绝对不行,明天北京有两个会议特别特别重要,我必须得去。

惜时不惜命,在身边人的眼中, 科研的紧迫感让黄大年不断与时间赛跑;而过度的投入,让他多次胃痉挛和晕倒。体检几乎是强制进行的,检查结果,黄大年罹患胆管癌。

然而,在病床上,他惦记的仍然是工作。吉林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任波女士说,在他最后手术的前一天下午,我们几位学长买了水果去医院看他,想晚上陪陪他。

到医院之后,一看,扑了个空,一打电话,在办公室,我们就追到办公室。

大家都劝他,明天就手术了,你应该回去休息,调整调整。

他说,不行,我手头还有好多工作没有忙完,有的工作我整理下,出院之后我知道放在哪里。就这样他坚持工作到很晚才回到医院。

最终,黄大年没能像自己和同事们期待的那样出院后再次走进办公室。

2017年1月8日,年仅58岁的他安静地闭上了眼睛。

为了祖国的强大,为了人民的利益,公而忘私的科学家总是过度透支自己的生命而英年早逝,党和人民永远忘不了他们。精英驾鹤西行,未竟事业仍在继续。

昔日与黄大年并肩奋战的同事,正推动他主导的地球深部探测仪器从理论走向应用。

英雄已逝,精神永存,让我们再看看最可爱的人。

你是谁,我是谁,他是谁,你在哪里,我在哪里,他在哪里。无数华夏的好儿女,为了华夏的振兴,抛头颅洒热血,砥砺奋进,魂归华夏大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天空风云变幻,岁月的江河激流匆匆。

唯一不变的是,总有殷殷志士甘为国家鞠躬尽瘁,总有拳拳赤子愿为民族负重前行。

请看,中国长春,吉林大学地质宫,门前一对石狮左右雄踞,见证了超越一个甲子的沧海桑田。

那是 66年前,新中国第一所地质学校——东北地质专科学校在此诞生,地质学家李四光冲破重重阻力,离开英伦回到祖国,担任这所学校的首任校长。

忘不了,7 年前,大雪纷飞的平安夜,一位国际知名学者作别西天的云彩,从英国剑桥飞回祖国怀抱。

他悄然踏进吉林大学地质宫,脚步声却震惊了整个世界。有外国媒体报道称:他的回国,让某国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

他就是咱们的英雄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当今中国不可多得的战略科学家,他是精英中的精英。

心有大我,让他的行止有了山的巍峨。

至诚报国,让他的胸怀有了海的辽阔。

黄大年以战略科学家的气魄,为国家地球深部探测技术运筹帷幄;

他以教育家的身姿,为培养学生尽心尽责;

他似一朵浪花撞击着梦想的礁石,又像炽热的熔岩冲出地壳,奔涌燃烧,光芒四射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公元2017年1月8日,黄大年永远地走了,带着他对祖国最深沉的眷恋,带着祖国对他最不舍的呼唤,带着党和人民对他的期盼,带着亲人对他的不舍。

有人说,大雪无痕,英雄有迹可循。

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从哪里来?

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有其宏大的时代背景和独特的心路历程。

刚刚大学毕业的黄大年,在毕业留念册上,就写下了这样的豪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父辈们的祖国情结,伴随着我的成长、成熟和成才,并左右我一生中几乎所有的选择。这就是祖国高于一切!

从他的一份工作自述中,也能清晰地管窥他高尚的内心世界。这是怎样一位纯粹的、有情怀的、赤胆忠心的科学家。

海果汇专家介绍, 大年出生于广西南宁,父母都是老一辈知识分子。父亲对黄大年的要求十分严格,常在一些小事中锻炼他的记忆能力和应变能力。

中国的未来绝不能没有文化知识。父亲经常讲到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他们沉稳和善,带回国的行李箱中满满都是书。

阴云密布的1966年,“文革”爆发,8岁的黄大年正上小学3年级。受这场浩劫的波及,他随父母下放到桂东南一个遥远的小山村。

初中时黄大年离开家,到罗城县的“五七”中学读书。

这是一所工农兵学校,虽然教学环境封闭,但学习生活井井有条。黄大年从这里学到了自律、独立,每当他听下放的知识分子讲课,眼睛里便满是崇拜的星星。

艰苦的生活,磨砺着他幼小的心灵;漂泊的日子,让他在适应各种环境中倔强成长。

高中时,他又跟随父母辗转广西贵县,考入贵港中学。

高中毕业时,当地的地质队要招两名航空物探操作员。

由于反应机敏,成绩优秀,17岁的黄大年从几百人中脱颖而出。

作为航空物探操作员,他第一次从飞机上俯瞰广袤土地、秀美山川,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对祖国河山质朴的爱,深深植入他的心田。

从此,黄大年的“地质梦”拉开了序幕。

1977年恢复高考,关闭十年的考场重新敞开大门。

全国570万考生用激情和渴望驱散了寒冬,黄大年也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他欣喜若狂地拿起书本,踏上高考征程。

高考前一天,黄大年走了近一天的山路,到达广西容县杨梅公社高中考点,跟随浩浩荡荡的赶考大军进考场。

有志者,事竟成。黄大年如愿以偿,以杨梅公社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

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是当时大学校园最流行的口号。

在长春地质学院的地质宫,黄大年真正走进了地球物理学的殿堂,他几乎天天泡在地质宫二楼的阅览室,厚厚的一本弗拉基米诺夫数学物理方程习题集,做了一遍又一遍。

聪明加刻苦,他连续获得“三好学生”和标兵表现奖。

课堂上认真聆听,图书馆聚精会神;舞台上一展歌喉,足球场挥汗如雨。

黄大年不仅学习好,还多才多艺,大家都喜欢这位阳光帅气、聪敏机慧、热情奔放的青年。

幸福的花儿心中开放,快乐的歌儿随风飘荡,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美好的大学时光倏忽而过,转眼来到毕业季。

当时流行写毕业留念册,在册子上留下青春的照片和临别的赠言。

那是一张一寸黑白证件照,24岁的黄大年,一头浓密黑发,目光坚毅,俊朗的脸庞充满朝气。

照片上方,有一句赠言简短有力: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一颗“中国梦”的种子,此时发了芽。

1982年,黄大年本科毕业,留校任教。

一年后,又考取硕士,硕士毕业,继续留校任教。

他曾获得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从助教到讲师,风华正茂的他一路优秀,1991年破格晋升副教授。

科学的春天里,疾步如飞的黄大年和百废待兴的中国,一起追赶着世界。

对我而言,我从未和祖国分开过,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黄大年虽然身在海外,但一颗心,时刻准备着回来。

作为享誉世界的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在英国搞科研,始终是一个被追赶者,但他并不觉得荣耀,因为他是有祖国的人。

作为中国人,无论你在国外取得多大成绩,而你所研究的领域在自己的祖国却有很大差距甚至刚刚起步,那你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满腔赤子情,一颗报国心。对于黄大年来说,学成归来,报效祖国,才是最大的成功,才是今生今世最大的价值。

1992年,黄大年再次来到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启动,通过层层筛选,黄大年拿到了全国仅有的30个公派出国名额中的一个,他被派往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是同批留学生中唯一来自地学领域的博士生。

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

临别时,黄大年铿锵的话语,至今留在老师、同学的心中。

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千人计划”专家毛伟健与黄大年结交已有25年。

黄大年来到利兹大学攻读博士时,毛伟健正在利兹读博士后。他背个双肩包,一见到我就兴冲冲地自我介绍。

第一次见面,黄大年就给毛伟健留下深刻印象,他们知音初遇,惺惺相惜,后来经常在一起谈生活、谈学习。

黄大年知道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四年里,他对时间吝啬至极,每分每秒都在吸纳、都在追赶。

1996年12月,黄大年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成为该系获评优秀学生中唯一的海外学生。

博士毕业后,黄大年回到母校。

此时,国外同行在航空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日新月异,黄大年唯恐落下追赶的脚步。

第二年,经单位同意,他又前往英国,继续从事探测深水油气和水下隐伏目标的研究,成为当时该领域的少数中国人之一。

这是一家名为ARKeX的航空地球物理公司,黄大年在公司里担任高级研究员和研发部主任,是一个被仰望的传奇人物。

他带领一支包括外国院士在内的300人高配团队,主要从事海洋和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方法、技术和装备研发。

它是一种能够在海洋和陆地复杂环境和条件下,通过快速移动方式实施对地穿透式精确探测的技术装备,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

这项技术是当今世界各国科技竞争乃至战略部署的制高点,是强国展示实力的重要标志。

黄大年成为国际著名航空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专家,受到国际同行的尊敬。

许多年后,当黄大年带队到他曾经工作过的英国公司考察时,对方安排他们参观正在研发装置的核心部分,甚至不吝介绍其中的重要参数。

此情此景,让随团考察的中科院院士罗俊感慨万分,我从事这项工作多年,还第一次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如此隆重的接待。

光阴似箭,时间荏苒, 一晃十多年,英国俨然成了黄大年的第二故乡。

事业有成,收入优渥,有花园洋房,妻子在伦敦经营着两间诊所,女儿也上了大学,一家人的生活安逸舒适。

海果汇专家认为,这不是黄大年想要的,他心里始终有一团熔岩渴望爆发、渴望奔涌,渴望将这份光与热奉献给祖国。

然而, 元2004年,黄大年正在大西洋深水处攻关航空重力梯度仪军转民技术时,父亲走到了人生的最后时刻。

电话那头,父亲深情地对大年说,儿子,估计我们见不到最后一面了……你可以不孝,但不可不忠,你是有祖国的人!

两年后,母亲也悄然离去。当时,黄大年正在国外一个空军基地做试验。母亲临终前,留下的还是那句话,你是有祖国的人。

自古忠孝难两全,康河的水,大年的泪,赤子的心。

海漂18年,黄大年一直怀揣着对祖国的惦念,对父母双亲的惦念,无论是回国讲学还是参加学术会议,他总会像一叶风帆急急驶来。

而18年后真正归来,已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生身的父母已不在人间。

历史的天空风云变幻,总有相似的星光交相辉映。

半个多世纪以来,有过两次大的归国潮,都与国家、民族的召唤紧密相连。

李四光们的归来,是奔向新中国;黄大年们的回国,是践行中国梦。

公元2008年12月,中国决定实施“千人计划”,旨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工作或以适当的方式为国服务。

中国梦让以黄大年、施一公、潘建伟等为代表的留学人员无比振奋。

他们纷纷汇入归国大潮,引领中国在多个科研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从救国梦到强国梦,从个人梦到中国梦,两代留学生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报国的赤诚。

梁园虽好,非久恋之乡。漂泊18年,黄大年一直在等待,等待一个机遇,等待一次召唤。

公元2009年4月,时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的刘财,把国家“千人计划”有关材料试探性地发送给远在英伦的黄大年。

听到母校的召唤,海外赤子的一颗心,被彻底激活。

黄大年第一时间就明确表示,考虑回国。

黄大年需要祖国,祖国也需要黄大年。多数人选择落叶归根,但是高端科技人才,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更能发挥价值。

现在正是国家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这批人应该带着经验、技术、想法和追求回来。在黄大年给刘财的一封邮件中,爱国之情一览无遗。

剑桥的宁静,康河的柔波,在黄大年心中难免有牵绊、有不舍。

他的科研团队也再三挽留,伙计,你别走,留在这里,我们会有更多成果。

国际航空物理学家乔纳森·沃特森后来回忆说,当黄教授离开英国返回中国的时候,我们特别悲伤,对他的为人以及事业上的成就都非常尊重,许多人想让黄教授留下。

他的妻子张艳在卖掉苦心经营的两个诊所后,蹲在一堆医疗器械里失声痛哭,她是学医的,那是她一辈子的梦想。

黄大年归心似箭,再难动摇。康河留下了我的眷恋,而地质宫刻有我的梦想。

那时,国内顶尖科研单位的许多橄榄枝,都向黄大年抛来,但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母校,因为那是他梦想出发的地方。

公元2009年12月24日,平安夜,长春大雪,一架民航班机缓缓降落在长春龙嘉国际机场。

18年的英伦生活,黄大年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6天后,黄大年与吉林大学正式签下全职教授合同,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他因此成为东北地区第一个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每每想起签约的场景,黄大年都会感慨万千,以至于7年后的同一天,他彻夜难眠。

在朋友圈中这样写道:从海漂到海归一晃18年,得益于国家强大后盾,在各国才子强强碰撞的群雄逐鹿中从未言败,也几乎从未败过!

有理由相信,回归到具备雄厚实力的母校,只要大家团结和坚持,一定能实现壮校情、强国梦。

我最骄傲的,就是入选了千人计划专家,因为有一群赤胆忠心的千人和我一样回归祖国,一同前行。

世界科技的竞争,往往没有第二,只有第一。

地球深部探测技术,也是如此。

地球深部还隐藏着多少秘密?

这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一个国家的战略需求。

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世纪70至90年代已经完成一轮深部探测,牢牢占据了地质科学领域的制高点,而我国在本世纪初才刚刚起步。

国家战略的推进,需要一批科技领军人物,需要一批战略科学家。

黄大年,就是千人计划引进的一位不可多得的战略科学家,他能深入专业探幽微,又能跳出专业览全貌,有着深邃的战略眼光,高超的科技宏观决策能力,和凝聚其他科学家的巨大人格魅力。

他的回国,能让某国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就说明了一切。

公元2009年4月22日,第四十个世界地球日到来的时候,我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正式启动,叩响了地球之门。

这是我国历史上实施规模最大的地球深部探测计划,是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重大战略计划。

该计划设置九大项目49个课题,集中了国内118家机构、1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参与其中,被称为中国地学界的集结号。

一声号角响,万千英才聚,黄大年甫一回国,就被委以重任。

黄大年作为第九分项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的首席科学家,他以吉林大学为中心,组建全国优秀科研人员数百人,开启了深地探测关键装备攻关研究。

致力攻关的航空重力梯度仪,就像一个透视眼,给地球做CT,能洞穿地下每一个角落。

这套系统十年磨一剑,在近年来探明的国外深海大型油田、盆地边缘大型油气田等成功实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颠覆性技术推动行业突破的典范。

在这一产品和技术上,西方对中国实行最为严格的禁运和封锁。这是国家发展无法回避与绕开的话题,要发展就必须要有装备,就必须突破发达国家的装备与技术封锁。

黄大年深知,要想叩开地球之门,必须靠中国人自己。

方向确定了,撸起袖子加油干!

项目刚刚开展的时候,国外养成的惯性思维、行事风格、处事理念,让黄大年对工作中的一些事情经常不理解,很生气,又无奈。

面对种种不适应,急性子的黄大年不仅要倒时差,还要倒识差。

好在有千人同行,他觉得并不孤单,大跨度的经历难免遭遇各种困难,拼搏中聊以自慰的追求其实也简单,青春无悔、中年无怨、到老无憾。

一人力量小,千人力量大。

黄大年搞交叉,搞融合,在碰撞中寻求突破,在差异中做大增量。

在黄大年的感召和努力下,王献昌、马芳武、崔军红等千人纷纷来到吉林大学,他们在不同学部、不同领域相互交叉、融合。

如今,吉林大学的千人计划专家已经有32人。

大学科、多学科交叉,是当代科技创新的必然趋势,黄大年深谙此道。

黄大年绘就了一幅宏大的吉林大学交叉学部蓝图,在深地、深海、深空、信息、新材料等领域交叉融合,以大学科支撑大科学,以大科学带动大学科。

公元2016年9月,一个非行政化的科研特区初步形成,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正式成立,黄大年任首任学部长。

成立新兴交叉学科学部,是黄大年回国后最高兴的事。

学校曾多次催他申报院士,他都风轻云淡地说,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每一个学生,黄大年都要精心雕琢。他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师。

他是一位战略科学家,同时也是目光高远的教育家,他培养学生不仅是授人以渔,更是为了学科发展的未来、人才建设的未来、国家战略的未来。

海果汇专家认为, 国正努力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而这段并不平坦的进程需要几代人去完成。

如何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让文化与智慧长久地传承下去,值得每个人思考。

黄大年体现的正是他致力于培养国家高精尖人才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公元2009年秋,黄大年为新生作了一场生动的报告。周文月为能听到这样一场大科学家的报告感到幸运。更幸运的是,这位大科学家后来还成为了她本科到博士期间的导师。

黄大年的悉心指导让她感动不已,光是课题汶川震区地球物理及地壳运动特征研究就不知改了多少遍,每一个细节,黄老师都不放过。

公元2010年,吉林大学启动名师班主任计划,黄大年担任第一届李四光实验班的班主任,还自费为班里24名学生每人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黄大年说,信息时代就要用现代化的信息搜索手段,追求先进的理念必须从细节开始。

正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首席科学家当起了本科班主任,很多人不理解。对于黄大年来说,这是理所当然。

在国外,越是名师越要给本科生上课,如果学生在本科阶段接触到一流的教授,会受益终身。在这件事上,黄大年有亲身经历。

他在读本科时,地球物理学家滕吉文院士的一次讲座,让他一下子打开了眼界,从那时起,他就下决心要走出去看一看。这是一种深远的师承。

黄大年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一定要出去,出去了一定要回来;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报国。

他激励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和家国情怀,不能只做国内的佼佼者,应视发达国家一流大学的学生为对手。

在黄大年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只要因材施教都能成才。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跟我搞研究将会很苦,但一定很值得。每带一届学生之前,黄大年都会和学生说同样的话。

黄大年的办公桌旁有两张椅子,两台电脑。倒不是因为阔绰,而是专门为学生准备的。学生来了,就坐在黄大年身旁,一人一台电脑,讨论清晰高效。

他办公室的窗户无论冬夏,都开一条缝。

思考需要氧气!黄老师的连珠妙语经常把学生逗乐。

办公室对面,是一间小有名气的茶思屋,这是黄大年专为学生开辟的造梦空间。

这里原本是杂物间,简单装修一下,几组沙发,两套茶具,一个吧台,就是一处休闲的所在。

学习累了,心情差了,大脑一时短路了,都可以到这里来喝喝下午茶,许多脑洞也许就轻松打开了。

黄大年打造这间茶思屋,一定是受到剑桥大学到处都是咖啡屋、酒吧的启发。

据说,科学家詹姆斯·沃森上世纪50年代就在其中一家酒吧里边喝啤酒边聊天,构思出DNA双螺旋结构,为此成为诺贝尔奖得主。

学生们非常喜欢这间茶思屋,更明白老师开辟茶思屋的用意。

在学生心里,黄大年既是一位严师,又是一位慈父。怕学生节假日想家,他就邀请学生去自己家做客。

谁感冒了,他抽屉里永远预备着感冒冲剂;

听说一个学生父母腰有病痛,就托人从国外带回药片;

要出远门,他带着学生的作业在路上批改;

住进了重症监护室,仍不忘叮嘱学生修改作业中的错漏……黄大年最想做的,就是带出一批像样的年轻人,在地球物理研究的国际舞台上,站得住脚,有话语权,让中国的脊梁挺起来!

四海同仁扼腕叹,满园桃李呜咽鸣。这样一位只想着别人的人,从来没时间考虑自己的健康。

黄大年走了,他安详地躺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艳的党旗,近800人前来送别。

偌大的告别厅装不下太多的悼念,省领导来了,国家有关部委领导来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来了,同事们来了,学生们来了……

黄大年走了,他视若孩子的学生们泣下似山雨,我多么希望这一切只是一场梦!若有来生,我们还做您的学生……

黄大年走了,他的同事泪崩如决堤,黄老师,我又没有特意去想你,只是科研项目遇到难关时,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机……黄老师;

黄老师,我又没有特意去想你,不敢让自己经常想到你,因为太多事情还要去做,你的遗愿还要继续……

浩瀚无垠大海,一朵洁白的浪花,奔腾着抵达理想的彼岸。

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斯人已逝,精英已去。当人们今天再次翻看黄大年在1988年写的这份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入党志愿书,无不为之动容。

这段文字,像一个预设的程序,在对初心的坚守中,完成了一次伟大的运行;

这段文字,更像一粒饱满的种子,虽历经风雨寒暑,最终扎根沃土,华盖参天,达成了一个完美的心愿。

黄大年是一代人的楷模,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是460万留学生的楷模。

海果汇专家认为,正如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教授所说,他的精神感染、激励和鼓舞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团队、几届学生、一所学校,而将是一个领域、一批学子、一代人。

公元2016年6月28日,北京青龙桥。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黄大年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地球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项目,通过了评审验收。

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表明,作为精确探测地球深处的高端技术装备,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项目用5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的路程。

中国进入深地时代!

地球物理界震惊了!

国际航空物理学家盖里·巴尔内斯用两个非常评价黄大年,这是一个非常前沿的课题,他做出了非常多的创新。

在场的评审专家无不对项目、对黄大年交口称赞。

可谁也没有注意到,黄大年身上散发着一丝冰片的气味。

他吃了速效救心丸。

黄大年是在赴京前一天晕倒在办公室的,不许跟别人说。这是黄大年醒后对秘书说的第一句话。

回国7年,他像陀螺一样不知疲倦地旋转,常常忘了睡觉、忘了吃饭。

地质宫507室,是黄大年的办公室,只要不出差,屋内的灯光每天要亮到凌晨,门卫大爷早已习惯了他的工作节奏。

回国7年,他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出差,不肯浪费宝贵的白天,他总是订夜航,在飞机上入眠。

每次出差回到办公室,他就把会议吊牌随手挂在衣柜的横杆上,7年下来,竟攒了满满的一杆,大小各异、五颜六色的会议吊牌,每一个都是他奔波劳碌的见证。

黄大年的秘书说,这只是其中一部分。

在办公室的北墙上,贴着一张2016年的巨幅日程表,几乎每一日的格子里,都有安排。

最后填写的是:2016年11月29日“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地学与资源学部年度工作会”,记录便戛然而止。

黄大年为什么如此惜时不惜命?

施一公替他作出了回答,在前沿科学研究的竞跑中,任何取得的成绩都将马上成为过去,一个真正优秀的科学家总会有极其强烈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

每当黄大年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他就看一看办公桌对面的那张照片,那是2010年夏天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戴河与千人计划科学家代表的合影。

看到这张照片,无穷的力量便又在心中回升。

东奔西波,黄大年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扑在了工作上。

家,反而成了一个短暂的栖息地。他觉得最对不起的人是妻子张艳。

从卖掉诊所、舍弃医学梦跟随丈夫回国,到几十年如一日照顾他、爱护他,张艳是黄大年一生中最坚强的后盾。

他对妻子许下一个又一个诺言:

再有一年就忙完了。

再有一年就是正常的生活节奏了。

可是,年复一年,黄大年还是那个有家难回的黄大年。

有时候,有些话,男人是说不出口的,唯以文字来表达。

一到节日来临,他便在朋友圈里抒发几句感慨,2016年2月22日,元宵节,他这样写道:

办公楼内灯稀人静,楼外正是喜气洋洋。

我们被夹在地质宫第5层,夹在十二五验收和十三五立项的结合部,夹在工作与家庭难以割舍的中间。

没人强迫,只是自找,总想干完拉倒,结果没完没了,公事家事总难两全。

公元2016年9月10日,教师节,他写道,可怜老妻一再孤独守家,周末、节日加平时,空守还是空守,秋去冬来,在挂念中麻木,在空守中老去。

人毕竟不是机器,哪里经得起这样无休止、高强度的运行?

公元2016年11月29日,也就是办公室日历上有记载的最后一个日子,黄大年再次晕倒,这一次是晕倒在飞机上。

他醒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

回到长春,黄大年被强制做了体检,检查结果在预料之中,住院治疗,但却比预料的更糟,胆管癌。

公元2016年12月14日,一向健壮的黄大年,被推上了手术台。

手术前一晚,当探望的人离开后,他独自在病房打开微信相册,从头翻到尾,过往的岁月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回放。

他知道自己即将踏入战场,于是在朋友圈里写道,人生的战场无所不在,很难说哪个最重要。

无论什么样的战斗都有一个共性——大战前夕最寂静,静得像平安夜……

没想到,这成了黄大年朋友圈的最后一条。

黄大年去世前一天,千人计划联谊会换届。施一公在介绍完候选人黄大年的基本情况后,忍不住说了一句,大年病危,正在和病魔殊死搏斗。

全场肃然,唏嘘一片,大家不约而同,高票推选黄大年作为副会长,每一票都是祈祷,每一票都是挽留!

此时,在万里之遥的英国,黄大年的女儿黄潇正在分娩的疼痛中挣扎。

一声啼哭,黄大年的外孙春伦降生,这是他早就为外孙起好的名字,长春的春,伦敦的伦。

当家人把手机上婴儿的照片举到他眼前时,黄大年的意识正在渐渐远去。

黄潇与父亲上一次见面,是在去年她的婚礼上。父亲特意请假匆匆赶到英国。

那一天,父亲既高兴又不舍,搂着穿婚纱的女儿,在优美的音乐中翩翩起舞。

很久没有这样近距离看女儿了,原来女儿已经这么大了,这么美了,要嫁人了,父亲含泪的微笑,没有逃过女儿的眼睛。

那一天,父亲送给女儿一块老旧的手表,那是父亲和母亲结婚时姥爷送给他俩的传家宝。

父亲将手表给女儿戴上,便匆匆离别。

哪知道,这一别,竟是永诀。

公元2017年1月8日13时38分,一颗强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英雄魂魄化作一只百灵飞向了天空。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

大年,这是你生前最喜爱的歌,每当唱到深情处,你都禁不住泪眼婆娑。

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巍峨……

大年,这也是你的同事学生好友亲朋最想唱给你的歌。

你的青松气质、红梅品格,堪称一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你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情怀,如山一样的巍峨!

英雄无悔,在梦想出发的地方,你把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了祖国!

国士无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祖国永远不会忘记你!你的亲人将永远怀念你!你未尽的事业正在高速向前!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2015-2020海果汇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