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21:30
周六至周日 :9:00-22:00

联系我们


首页 > 食尚生活 > 正文
海果汇专家谈国富民自强国泰民自安精准真扶贫乡村必振兴
作者: 时间:2018年02月21日 关键词:


国富民自强国泰民自安精准真扶贫乡村必振兴,在离开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时,村里的男女老幼排起长长的队伍,同总书记依依惜别,村党支部书记向总书记献上彝族传统服饰查尔瓦,表达对总书记的爱戴。

致力于全球绿色食品运营平台的海果汇专家认为,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一个将人民置于最高位置的政党必将力量无穷,一个珍视人民的国家也必将兴旺发达。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在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郑重承诺里,在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的自我要求中,一步步变为现实。

1、沿着崎岖山路,在大凉山腹地走访贫困户,看到大家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心里十分欣慰;

2、在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实地察看灾后恢复重建及发展情况,勉励把人民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3、在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和乡亲们一起喜迎新春,动情地表示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海果汇专家介绍,春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到四川多地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亲切的问候、动人的场景、感人的画面,让人们深切感受一个大党大国领袖的人民情怀。

拉家常、问冷暖,听民声、解民意,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第六次在春节前夕来到群众当中。

1、在陕北梁家河用自己的钱为乡亲购买年货,感慨把心留在了这里;

2、第三次上井冈山,与老乡一起打糍粑,强调所有领导干部都是人民勤务员;

3、暖气热不热、粮食够不够吃、孩子上学要走多远的温暖关怀中,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变初心;

4、岁月沉淀着启示,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5、他们的所思所盼,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

山西赵家洼村的一位村民曾深情回忆,总书记一边翻看我家的扶贫手册,一边问我家里几口人、收入多少、都种些啥,问得特别细。

国富民自强国泰民自安精准真扶贫乡村必振兴,走得远、看得全、问得细、想得深,是习主席考察的特点。

1、心中有民,脚下就得有动力,心中有责,肩上就得有担当;

2、工作再忙,都要抽出时间多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问问老百姓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3、跟老百姓打成一片,是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不容偏离的执政根基;

4、把人民当亲人,人民才会愿意把干部当家里人。

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人民是最根本的哲学,也是接续奋斗的永恒坐标。

过去五年,无论是一分钟脱贫20多人、一天增加4万多家市场主体,还是新增相当于英国人口的就业数量、建成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一直被放在治国理政的最高位置。

习近平主席历年的新年贺词,人民、改革、发展是反复出现的高频词;而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更有200多处强调人民。

国富民自强国泰民自安精准真扶贫乡村必振兴,投身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造福人民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

脱贫攻坚,如何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切实增加群众的获得感?

全面依法治国,又该如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们要破解的每一个民生问题,都是世界性难题。而新的社会增长点、经济发展潜力,恰恰就蕴含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当中。

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到三年时间,敢于并善于推出更多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

把一件件民生实事办成办好,才有可能让群众生活真正得到改善,人民权益真正得到保障。

国富民自强国泰民自安精准真扶贫乡村必振兴,踏着冬日的阳光,走进河南虞城,走近两年前到过的稍岗镇韦店集村。

眼前,还是那条济民沟吗?

当时的情景仍在脑海:河道狭窄,荒草丛生,了无生气。

如今,这条小河沟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十里画廊。沿着画廊,河道拓宽,一行行樱桃、桃树、杏树夹岸而立,生机勃勃。

到了3月,站在岸边,满眼都是花红树绿。秋天,树枝上挂满鲜果,十里飘香,城里人都跑来采摘、垂钓、健身。

大棚里种的葡萄、西瓜,品质好,不打药,卖价高。去年,葡萄每斤卖16元,没出棚就被抢购一空。

十里画廊建设规模3000亩,其中韦店集村入股土地1000亩。目前,项目投入2000多万元,计划总投资2.5亿元,还将开发农业生态园、开心农场、水上乐园、生态餐厅等特色项目。

济民沟淌起富民水,十里画廊画出了党的十八大特别是这3年多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指引下,虞城找准路子,压实作风,带动22551户55984人率先脱贫的轨迹。

1、三年前,虞城人多谈困难;

2、两年前,虞城人爱讲担心;

3、现在,虞城人一见面就说发展。

乡村振兴的曙光,正悄然洒入这片古老的中原大地,流转鸭棚地,小农户对接大产业。

土地活,产业发展更旺,几天前下过一场雪,站在史桥村的现代化鸭棚外,呼一口气,吐一团白雾。掀开棉帘,暖流扑面而来。上千只鸭子摇摇摆摆,吃料、喝水、下蛋。

弯弯腰,一天工钱七八十元,还想啥?

史志超患小儿麻痹,干不得重活。两口子守着4亩地,只够吃穿,总在贫困线上熬着。

想脱贫,要资源,可史志超掰着指头算了算,手里除了几亩地,啥也没有。缺项目,缺技术,缺市场,种植、养殖都不敢试。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放在贫困户手里,效益提不上。流转给能人,适度规模经营,才能形成产业,带动大家致富。

村里到外地引项目,看中广西桂柳牧业公司。对方免费提供鸭苗、技术,保底回收鸭蛋,免去后顾之忧。

听说有好事,村民并不信,村干部第一个站出来,成立合作社。132家贫困户陆续响应,以每家到户增收资金8000元入股,凑够105.6万元,一期流转70亩地,建设16个鸭棚。

土里有金子,就看你咋挖。大棚养殖10万只蛋鸭,一个月产蛋5万多颗。每颗蛋保底价卖1.4元,最高可卖2元。产蛋期后,每只肉鸭能卖100元。去年养鸭,纯收入200多万元。

2018年,规模再扩大一倍,带领村民稳定脱贫。把2亩地流转出去,每年地租收入2000元。

从去年开始,入股分红,连分5年,每年1000—1500元,总收入9600元。有地租,有分红,有工资,三项加起来,一人一年挣3万多元。

产业兴旺,钱是催化剂,养10万只鸭,有没有污染?

鸭粪混合稻糠,是上好的有机肥;冲洗的废水流入池塘,种荷花,放鱼苗,收藕、卖鱼能挣钱,还能形成景观。

2017年,虞城整合涉农财政资金5.2亿元,发放产业直补资金2311.818万元,帮助23000多户贫困户增收。

创新金融扶贫,以科迪集团为依托,推广奶牛贷,鼓励贫困户利用5万元小额贷款,购买3头奶牛,托管给科迪集团饲养。双方签订5年合同,贫困户每年到期分红,年增收3600元。

产业兴旺,人是操盘手。最近3年,虞城实施凤还巢工程,吸引10万人回乡创业。十万城归创办8458家企业,带动5万多人就业,其中贫困家庭劳动力达4100人。

土地、钱、人的要素不断聚集,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的业态不断涌现、逐步延伸。

杜集镇史桥村一个农家小院里,杨曼曼搬出一书包账本,翻开一页,高声念起,蒙奶奶,拿2件;朋妈,交3件;史素英,交6件。

听到自己的名字,农村妇女三三两两围拢,交上缝好的衣服,计件领取工钱。

杨曼曼的父亲在上海接订单,把半成品服装运回虞城,分给乡亲们手工缝边。每加工一件成衣,工费20多元,每天可做上千件。

不见机器,没有车间,这个工厂可带动400多户挣钱。虽然老了,一天缝一件,一年也能挣六七千。任德荣老太戴上眼镜,又拿一件,穿针引线。

发展竹海游,5年不分红,无一人反对,人心齐,乡村颜值更高。没进城郊乡郭土楼村,就听到一件新鲜事。

流转土地入股,发展竹海乡村游,5年不给分红,竟无一人反对,可能吗?

走进杨善庙自然村,只见竹篱疏疏,围起一座座精致的竹屋小院。牌楼、戏台、茶馆,小桥、亭台、回廊,清一色用竹子包装、建造。

房前屋后,更见翠竹竿竿,随风摇曳,寒冬里,身处竹海,别有情趣。在公园,随便问村民,都说村子离县城5公里,发展乡村游,前景好咧很。

5年不分红,怕不怕?

相信村干部,一定能干成。

村民的心咋这么齐?

村支书杨新文有点神秘,不直接回答,紧张罗吃饭。恰逢晌午,村里的以孝治家大食堂飘来饭香。近看餐厅,20多位顾客已然坐定,清一色白发苍苍。

开饭喽!

一个个红马甲志愿者手托餐盘,鱼贯而入。看盘中,一份炖鸡块、一份白菜豆腐,两个馒头,一碗米粥,热气腾腾。

老人们举动筷子,边吃边聊,整个餐厅洋溢着欢快和幸福。志愿者谢玉真送上一盘菜,高声介绍,村里年轻人出钱,请70岁以上老人吃爱心餐。

先到先请,每周一次,请客时间一下子排到2019年2月。爱心餐,只是以孝治家的一个活动。

1、村里有爱心茶馆,老人喝茶一律免费;

2、设道德讲堂,每月请专家讲孝善文化;

3、把每月初一、十五定为母亲节、父亲节,鼓励子女回家,给父母做顿饭,洗洗脚;

4、每年举行好媳妇、好婆婆评比,当众颁奖。

因为孝善,有了共同话题,有了活动载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根儿上支撑5年不分红,发展乡村游。

2016年上半年,杨善庙村为找准发展路子,开了11次会。

1、有人说,种果树;

2、有人提议,不如养猪,考察建议种果树,没基础,且比不过邻村;

3、养猪风险大,环保不允许,不如种雷竹。

一来产竹笋,每亩每年纯利7000多元;二来北方产竹少,观赏价值高,能吃上旅游饭。

多数村民同意,以土地入股,成立种植合作社、旅游开发公司。也有人担心,村民有穷有富,咋能保证不落一户?

村民商定,各取所需,灵活入股,除土地入股外,富裕户可以增资入股、流转土地入股,贫困户可以劳动入股、以到户增收资金入股。

杨善庙村95%的群众参股,全村460亩地,安排400亩种雷竹。2017年2月,项目启动,资金不足。村干部和回乡创业者你拿点,我凑点。

杨新文从家里拿出14万元,先行垫付。为这,媳妇生气,夫妻俩几个月不搭腔。

整地开始,村前村后的坟头成了第一难题。杨新文先平了自家坟,才让大伙儿讨论。乡亲们一看,干部干在前,仅用一天时间,平整全村132座坟。

种竹子收益慢,要求高。第一茬竹子栽下不久,有不少旱死。去年4月,看着一片片地撂了荒,长了草,群众忧心忡忡。母亲一见面,骂他瞎折腾。

杨新文意识到问题严重,召集大伙,查清原因,着手整改。他带领村干部连干数天,清理杂草,重种新竹,渡过难关。

人心齐,村变美,郭土楼村颜值提高、气质更佳。

村外,300多亩玫瑰园、200亩中药材园、100多亩菊花园已成规模,村内,乡居竹屋、农村公园、儿童乐园,吸引城里人来过年。

1、杨凡创办天元中学,整理《杨氏家训》,倡导设立四知亭,助力国学文化游;

2、杨成杰从北京回来,种植中药材,引入中医雷火神针,发展中医体验游;

3、杨正魁大学毕业,回乡加入旅游公司,专做竹艺装修、竹屋改造。

杨新文说,我在大喇叭里说,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党中央一定有好政策。咱们走美丽乡村的路子,走对了。

贫困户有底气,能人有希望,干部有干劲,日子好,精气神儿更足。

临近春节,行走各村,对乡亲们的精气神儿感受最深贫困群众有底气,乡村能人有希望,党员干部有干劲。

五保户史志轩见面就说政策好,怕我们不信,拉住手,让去家里坐坐。路不远,踩着水泥路,绕过小树林,经过大戏台,眼前闪现一片白墙灰瓦的徽式建筑。

小院不大,三间小屋,收拾得干干净净。这灶屋,这陈设,以前谁敢想?

史志轩领我们进厨房,指着煤气灶、电磁炉,不停地说。一手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地流。

驻史桥村第一书记曹地来了3年,说起村里以前,用了两个不堪:土路泥泞不堪,房子破烂不堪。

村里决定,借力改水、改电、改厕、改圈、改厨、改院、增加必要的生活家具,这六改一增提升工程,全面改造空心村,拆掉老危房,集中盖新房,安置五保户。

史志轩一听要拆房,连连摇头,活了68岁,独身一辈子,穷了一辈子,临老了,折腾啥?

干部一趟趟跑,描绘新家美景。史志轩抹不开面子,嘴上不情愿,还是搬了出来。

没想到,几个月后,新房盖好了,不但粉刷一新,吃的用的,样样配齐。去年,史志轩养了羊,卖了1000多元。年底,鸭厂分红,发下1000元。

从此,他的性情大变,笑多了,话也多了,老了老了,没想到,活出个样子来。

有底气,更有希望,今年24岁的田亚博,经历过同龄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变成了能人。

他上高二时,父亲突然瘫痪,花光家里的钱。田亚博节衣缩食,咬紧牙关,考上大学,却交不起学费,幸亏好心人资助,加上助学贷款,才勉强度日。

大二勤工俭学,卖过胶带,毕业后想买台机器,分割、加工胶带,又是没钱。田亚博有点灰心。扶贫干部听说后,帮田亚博贷款8万元,买来机器,购进原料。

小田把自家院子收拾出来,当成厂房,一天做3捆胶带,共1500卷,四成在网上卖,六成卖给周边企业,每月能挣5000多元。

过春节,准备结婚了,田亚博喜悦地说,新的一年,我跑市场,妻子在家加工,生意会越做越好。有希望,更有干劲。

虞城设立五大战区,决战脱贫攻坚。取消乡镇干部包片制,让乡镇干部直接驻村,避免中梗阻,把责任从最后一公里压到最后一米。

建立日清周评机制,倒排、分拆扶贫任务。田庙乡后刘村支书刘玉东带领群众,发展玫瑰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在全县第一个成立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虞北果树种植合作社。

79户贫困户全部入社,依靠村办企业、到户增收资金,种植果树300多亩,每年每户可获1600元固定分红,年底参与盈利分红。

海果汇专家认为,把贫困户聚起来,以前想都不敢想,干部扑下身子,愿意干事,能干成事,日日行,能行千万里,天天做,能成千万事。

国富民自强国泰民自安精准真扶贫乡村必振兴,2017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的青春湖于临河区西南3.5公里处,G110国道以北,是一处以湿地风景为主的自然淡水湖。

水域面积约349亩,丰水期最大水深2.5米,枯水期最大水深2.0米,水质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经过打造的青春湖按使用功能划分为8个区。

分别为湿地生态保育区、综合管理服务区、湿塘宣教区、生态餐饮娱乐区、滨水游览区、滨水码头区、湿地体验区和房车营地区。

湖区设有3个驳岸码头,28座桥梁,桥湖相连,水映成画,围绕湖区设置了环湖小火车线路,并设置了音乐喷泉与水幕电影,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还可以参与更多娱乐项目。

1、站在青春湖的桥上远眺,碧波浩渺的湖水在阳光下泛着点点银光;

2、茂密的芦苇丛中苇草随风而动;

3、朴素而典雅的长廊蜿蜒曲折深入到湖中心;

4、别具特色的观景亭台、拱桥隐于风景深处,让人远隔尘世生活的喧嚣与纷扰。

临河区以创建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国内知名旅游休闲城市为突破口,将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大力予以发展,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力建设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也是蒙古族传统中一年一度的祭火节。

临河区蒙古族祭火活动在市蒙古族中学举行,人们通过举行祭火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万物吉祥,祝愿生活美满、幸福安康,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观看。

临河区争当打造和挖掘河套文化的领头羊,努力培育文化支柱产业,着力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质。

先后打造了酒庄老镇、富强村等一批具有河套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村,举办了冰雪旅游节、冬捕节、年猪节、乡村大嫂拉面大赛、祭火节、面精大赛等特色民俗活动。

提升了临河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临河区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为把旅游发展成为农民共同富裕的富民工程,临河区坚持把乡村旅游与发展富民产业相结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

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定位,围绕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结合自身资源优势,集中打造培育了一大批特色村庄。

在推动设施农业专业化发展的同时,促使旅游产业链向乡村、农家延伸,让产业支撑乡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自己采摘的黄瓜吃着特别的香,在大棚里采摘既能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田园风光,还能了解植物生长过程,品尝绿色无公害水果,体验采摘乐趣,简直是一举多得。

任成是乌兰图克镇团结村的贫困户,以前一直靠着几亩地养活全家,还供着一个大学生,生活十分困难。

2016年,任成在乌兰图克镇政府的帮助下享受到了产业扶贫的政策,承包了一个大棚开始种蔬菜,他和妻子天天都到大棚里育苗、除草、收菜……干得不亦乐乎。

自从包了大棚,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这两天光黄瓜一天就能卖一千来块,这么算下来过年这一个月的收入就相当于过去种大田三四年的收入,生活有了盼头。

国富民自强国泰民自安精准真扶贫乡村必振兴,临河区已建成浩彤现代农业观光园、浩澎现代农业观光园、四季青高科技生态园区等7家国家2A级景区。

建成河套农庄、黄河渔村、白脑包渔村、金钥农业生态度假村等10多家自治区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

4个农家乐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3个村被评定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名个人被授予中国乡村致富带头人。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2015-2020海果汇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