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21:30
周六至周日 :9:00-22:00

联系我们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协同创新军民融合国际交流
作者: 时间:2018年05月19日 关键词:


协同创新军民融合国际交流,习主席在视察军事科学院时发表重要讲话,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通过媒体收听收看相关报道后,立即展开学习讨论。

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实施科技兴军战略,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不懈奋斗。

习主席特意看望在军事科学院工作的“两院”院士,你们是党和军队的宝贵财富,我一直惦念着大家,希望大家多出成果、带好队伍,为强军兴军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研究员顾金才激动地说,习主席的关怀勉励,让我深感温暖、深受鼓舞。我一定不辜负习主席的重托,加倍努力工作,多出科研成果,多为军队培养人才。

军事科学院召开第八次党代表大会主席团常务会议、各代表团会议,集中学习讨论习主席重要讲话,研究贯彻落实措施。

协同创新军民融合国际交流,该院党委一班人表示,习主席视察军事科学院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习主席对军事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

我们要牢记习主席嘱托,以只争朝夕、奋进创业的态度,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境界,努力创造无愧于新时代强军伟业、无愧于使命职责的崭新业绩。

党的十九大代表王飞雪教授说,习主席强调要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坚定不移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尽早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学习这一重要论述,让我们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的决心更坚定,方向更明确。

要深入研究理论和科技融合的内容、机制和手段,把理论和科技融合的路子走实走好。我们要坚持开门搞科研,加强协同创新,加强军民融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努力推动形成军事科研工作大联合、大协作的生动局面。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专家表示,要紧紧扭住战争和作战问题推进军事理论创新,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符合现代战争规律的先进作战理论体系,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新境界。

协同创新军民融合国际交流,陆军航空兵学院师生表示,要打通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闭环回路,让军事理论研究植根实践沃土、接受实践检验,实现理论和实践良性互动。

第82集团军某旅组织的实战化装备维修演练中,官兵自主革新的器材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兴军,基层官兵也能发挥大作用。以后,要刻苦钻研维修技术,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努力为强军兴军贡献力量。

东海舰队某装备技术质量监测站计量站站长、高级工程师张华锋先后完成20余项科研课题,多次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今年年初被东海舰队评为东海强军先锋。

结合自身经历说道,创新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我们要坚持聚焦实战,抓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使科技创新更好为战斗力建设服务。

科技强则国防强,科技兴则军队兴。讨论中,军委机关各部门和各战区机关干部谈到,军事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探索性,我们要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加强军事理论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军事科研工作组织模式创新,把军事科研创新的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搞好军事科技工作,打赢未来战争,离不开高素质人才。要充分尊重人才、关爱人才,扎实做好育才、引才、聚才、用才工作,不拘一格降人才,积极打造高素质军事人才方阵。要主动靠上去为官兵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努力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

协同创新军民融合国际交流,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强军事业只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方能形成时代性、引领性、独特性的军事理论体系,为提高新时代打赢能力提供科学理论支撑,夺取新时代强军事业伟大胜利。

我们要登高望远、见微知著,看到世界军事领域发展变化走向,看到世界新军事革命重大影响,形成科学的认识和判断,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军事创新,有针对性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更好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持人民军队根本宗旨,使我军真正担当起党赋予的历史重任。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国际军事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唯创新者胜。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协同创新军民融合国际交流,习主席视察军事科学院时指出,军事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探索性,要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加强军事理论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军事科研工作组织模式创新,把军事科研创新的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欲其流长,必固其始。军事理论建设,是战略性的基础建设,只有从基本概念入手,从基本知识抓起,军事理论创新的大树才会枝繁叶茂。科学的军事理论就是战斗力,一支强大的军队必须有科学理论作指导。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开阔视野又不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既开动脑筋又不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加快形成具有时代性、引领性、独特性的军事理论体系,为强军兴军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要注重贴近实际。实践既是理论的逻辑起点和活力源泉,又是检验评估理论的根本尺度。没有理论根基的军事实践,注定会以失败而告终;没有现实支撑的理论创新,也必然会成为空中楼阁。

冷战后美军打的每场局部战争,都与新军事理论密切相关,海湾战争与“空地一体战”理论,科索沃战争与“精确打击”理论,阿富汗战争与“网络中心战”和“特种作战”理论,伊拉克战争与“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都与美军的新紧密相关。

要紧紧扭住战争和作战问题推进军事理论创新,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符合现代战争规律的先进作战理论体系,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新境界。

要打通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闭环回路,让军事理论研究植根实践沃土、接受实践检验,实现理论和实践良性互动。

当前我军的一些理论创新上同决策脱节、对下同军营脱节、对外同对手脱节,应引起高度重视。我军新一轮军事理论创新,要以国家安全面临的现实威胁为逻辑起点,针对对手战争体系和作战体系的弱点并结合自身的长项,不断深入推进。

要注重挖掘传统理论的价值。创新是在传统理论基础上的新发展,而不是割断历史的“超越”。创新离不开对传统军事理论价值的深度挖掘和重新发现,否则就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传统军事理论的思想火炬光耀后人,蕴含着各国在国家安全和军事领域的深层思考,代表着各国的独特认识,为军事理论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在海湾战争中声名鹊起的前美军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曾讲,战争的技术手段虽然日新月异,但战争的基本原则却恒久不变。

究其原因,即在于战争的实施方式虽在持续演化,但战争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其本质却并未改变。一些军事理论的内涵外延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所发展有所变化,但很多建立在战争实践基础之上的根本思想和原则却往往能经得起时间考验。

从传统理论中汲取精华是重要创新路径,在继承发展本国军事理论精髓要义的基础上,还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着眼其特点和发展,充分认识世界各国传统军事理论的特色优长,取长补短,为己所用。

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并结合实际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推动形成创新理论成果。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兴则军队兴。科学技术就是战斗力,没有科技上的优势,就没有军事上的胜势。

科技创新决定大国博弈的结果,关系大国军队生死荣辱。谁牵住了科技创新的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要加强国防科技创新,大力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协同创新军民融合国际交流,牢牢扭住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国防科技在国家科技发展中具有先导性、决定性作用,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靠进口武器装备是靠不住的,走引进仿制的路子是走不远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要高度重视战略前沿技术特别是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加强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颠覆性的重大技术研究和新概念研究。

要把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的薄弱环节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主攻方向,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争取实现弯道超车,实现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抢占国防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要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坚定不移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尽早实现核心技术突破。

聚焦实战抓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国防科技创新的目的在于应用,要以战场为根本导向,把提升战斗力作为唯一标准,每一项成果都要经得起战火检验,真正使科技成为克敌制胜的不二法器。

要加大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力度。武器装备建设必须以对作战体系的贡献率为评价标准,强化作战需求牵引,把作战需求贯彻到武器装备研制的全过程,确保武器装备的实战适用性,实现研制和运用有机统一。

国防科技发展必须坚持聚焦实战、服务部队,使科技创新同部队建设发展接好轨、对好焦,把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推动我军建设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

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要坚持聚焦实战,抓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使科技创新更好为战斗力建设服务。

谋科研就是谋胜势。要适应军事科研工作新体制新要求,坚持军事理论和军事科技紧密结合,创新军事科研工作组织模式,推动开展协同创新,发展现代军事科学,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事科研机构。

欲应天下之务,先审天下之势。当前,世界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全球科技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当代科技创新模式也由传统的线性科研组织模式逐步向跨团队、跨领域、跨学科的开放型科研组织模式转变。

一些科研机构内部协调机制不畅、资源共享难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融不进、出不来的问题较为突出,造成不同科研方向、团队之间“烟囱”林立,创新成果转化缓慢,严重制约科技创新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其基于创新驱动的科研组织模式创新,突破制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内部体制机制障碍,也是科研人员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随着大科学时代的到来,科研单位现存的单打独斗的管理模式已很难满足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的需求。科学的发展因其具有一定的交叉性、整体性、综合性,要求科研活动的组织模式向协同化、集成化以及服务社会经济目标为导向的方向发展。

大联合才有大力量,大协同才会出大成果。通过聚集科技创新要素,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打破研究所与研究所之间、研究所内部团队、研究所各团队之间有形与无形的壁垒。

促进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谋划和部署一批协同创新重大任务,按照任务目标组建学科协同创新中心,组织开展跨院、跨所、多学科团队融合的协同创新行动。

通过把人力、财力和科学仪器设备的紧密结合,构建先进的科研组织模式,打造纵横交错、互联互通的“矩阵式”科研模式,从体系架构上做到信息共通、技术共享、场地共用,力求最大限度发挥所属各科研单位的优势特长。

协同创新军民融合国际交流,要坚持开门搞科研,加强协同创新,加强军民融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形成军事科研工作大联合、大协作的生动局面。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2015-2020海果汇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