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21:30
周六至周日 :9:00-22:00

联系我们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华夏文化历史传承
作者: 时间:2018年06月18日 关键词:


华夏文化历史传承,民族精神,家国情怀,时临仲夏,岁至端午。两千多年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已成为华夏儿女的一种民族自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今天纪念屈原,是为了寻找古人精神与当下需求的连接点,端午临中夏,千载意蕴长。

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千百年来,端午民俗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别具意义,一脉相承,历久弥新。

屈子身上有着中国人的骨,纪念为了铭记,传承不忘初心,我们崇尚民惟邦本、和合共生的大同理念。

我们赞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格修养,我们奉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人文观念,我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义担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的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重要的一个源头活水即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也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种力量,穿越时空,代代相传。

前不久刚刚完成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其研究结果不仅以丰富的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

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这种力量,立规矩、画方圆、明底线,是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擘画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同心圆。

华夏文化历史传承,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在实践创造中推进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结合时代要求传承创新,让中华文化焕发出绚丽的新时代风采和世界魅力。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今天,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民谚云,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在这里,愿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我国已经存在了上千年,西晋《风土记》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这是“端午”一词最早的出处。

大家更熟悉的节日源头,是为了纪念楚国名士屈原,相传屈原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百姓纷纷到江边凭吊,流传至今。

端午节还与东汉孝女曹娥有关,传说曹娥见父亲溺水遇难,也在五月五日投江,后人便在每年此时纪念她。

端午是我国古代南方百越的祭祀日,这一天,他们以龙为图腾,以龙舟竞渡,以米投水祭龙,便是粽子的雏形。

端午时节临近夏至,日暖而虫多生,古人称这天是“恶日”,“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人们便习惯在这一天沐浴祛病。

插菖蒲挂艾草,熏白芷饮雄黄,戴香囊沐兰汤,赛龙舟吃粽子,端午节的诗句,正是各地风俗的真切反映。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女子穿着华丽,沐芳浴兰,再将五色线轻轻缠绕臂间,在门上挂符箓以辟邪护身,宋代苏轼描绘的这幅图景,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

南宋陆游的心情则更加闲适,淳朴的乡间民风跃然纸上,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的只是节日的欢快,诗人也含笑饮起酒来。

端午节正值仲夏,日暖绿浓,万物生长,每个人都充满了力量,我们的生活也同样热气腾腾。

端有开头、初始之意,愿你在端午节小长假中放松心情,在假日后抖擞精神,再出发。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2015-2020海果汇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