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21:30
周六至周日 :9:00-22:00

联系我们


首页 > 生态环保 > 正文
绿色能源方兴未艾
作者: 时间:2018年06月27日 关键词:


绿色能源方兴未艾,改革开放40年来,从不毛之地的荒岗到青山如黛,西宁实现了生态逆袭,南北两山的森林覆盖率由7.2%提高到79%。

彻底改写了风吹沙飞无鸟影,下雨泥石落西宁的历史,正是西宁人敢向荒山要绿色的倔劲儿,造就了今天南北两山的满目葱茏。

站在100多米高的西宁高原明珠观光塔向下俯瞰,只见西宁城区如一片细长的柳叶,被南北两山紧紧环抱。

40年前的西宁南北两山,植被稀少,春天风吹沙起,夏季暴雨成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自然环境恶劣,让西宁的百姓饱受风沙之苦。

当时的植被覆盖率非常低,环境相当恶劣,经常到夏秋两季的时候风沙满天飞,有一句俗语叫青海的山上不长草,风吹沙飞无鸟影。

在夏季雨季来临的时候,两山的泥石流经常漫流到城市的周边,说环境是非常的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山坡上造了许多梯田一样的小格子,每个方格里种上植被,雨水就地积蓄滋润幼苗。

保护生态,大力发展绿色能源,2016年4月,西宁市开始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治山、理水、润城,6月20日零时至28日24时,青海连续9天216小时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

此举将打破去年该省创下的绿电7日世界纪录,靠水、光、风发电,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确保安全、平衡和稳定。

绿色能源方兴未艾,护一盆清水,润半个中国,对多年来青海清洁能源发展的一次实力验证,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最好体现。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拥有大江河、大草原、大湿地,青海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也是观察生态中国的极佳样本。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青海正加快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探索一条绿色崛起之路。

野驴、黄羊、藏羚羊、斑头雁、黑颈鹤又回来啦,经过系统治理,青海生态环境状况总体好转。

江河源头发电储能,重现千湖美景,青海湖湖泊面积相当于增加了15个西湖,有223种30余万只鸟类在这里栖息繁衍。

全省湿地面积达814万多公顷,比2001年增加257.47万公顷,居全国首位,全省城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达到88%。

绿色能源方兴未艾,青海没有海,但是有成片蓝色的光伏海洋,堪称太阳能资源的聚宝盆,青海做足阳光工程。

打好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两张牌,不光有绿色制造工程,也有绿色惠民富民,从前默默无闻上山庄是山上庄,于今赫赫有名头回客成回头客,生态旅游让老山庄变了样。

畜禽养殖、粮油种植、果蔬、枸杞沙棘……高原生态农牧业拉起青海绿色产业链。

在玛多县黄河源头牛头碑所在地,二十出头的藏族年轻人正日夜守候黄河之源的山头。

他们的特殊身份是生态管护员,管护高原家园和草场的一草一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开展以来,体制探索创新不断。

自然保护区禁止旅游、生态区开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干部考核实行生态环保导向,青海立下许多生态规矩,用严密法治和制度创新强化执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很有启发意义,是站在更高层次上对重构人与自然和谐状态的深邃思考。

它所带来的发展方式转化,也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中国的面貌,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这已经成为青海人的共识。

看生态中国,绕不过青海,生态这件事儿,拿起来就放不下,我们一代接着一代人,好好地干。

拥有大江河、大草原、大湿地,青海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又因其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高寒干旱区,青海生态格外敏感脆弱,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在发展中最大程度发挥生态价值、履行生态责任、挖掘生态潜力?

从城市到乡村,从牧民草场到产业园区,从山之宗到水之源,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过程。

回归生态本色,保持发展绿色,探索体制特色,从经济小省到生态大省、生态强省,大美青海正在探索一条绿色崛起之路。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西宁蚊子多啦,蚊子,这种不招人喜欢的动物,却是青海省会西宁生态好转的直接证明。

1、水源涵养好,空气湿度大;

2、绿化好、植被更多。

蚊子从无到有、由少变多,见证的是在高寒干旱条件下,西宁在生态保护上付诸的努力。

河水比以前更干净,母亲河越来越好了,西宁市,拥有近30万平方米梯级景观水面的湟水河穿城而过,水流不息,清晨,市民在河岸两边往来晨练。

早些年,因为城郊排污口直排河道,加上水量季节性不足,周边山洪沟道泥沙入河,湟水河一度浑浊不堪,城区不少河段更是浅滩裸露。

要还百姓水清、流畅、岸绿、景美,西宁启动湟水河治理,仅2016年城区段就投资4.3亿元,7.6公里河道实现清浊分流,景观水面连续蓄积,河水水质国控达标。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观正成为现实,不仅是湟水河,放眼整个青海省,长江、澜沧江、黑河、黄河干流以及湟水河出省境断面水质均实现稳定达标。

全省湿地面积达814万多公顷,比2001年增加257.47万公顷,居全国首位,三水横穿,两山对峙,西宁市的南北两山,同样满载故事。

70年代的青海,两座光秃秃的山,无法想象如今的林木繁茂,别地儿插根筷子都能活,而在这里,树长3年没死才是真活了。

让树活下来,让山绿起来,这几乎是让老一辈人都头疼的难题,1989年,西宁南北山森林覆盖率仅有7.2%,而到去年,这个数字是79%。

在今天的山坡上,能看到许多梯田一样的小格子,每个方格里种上植被,这样雨水可以就地积蓄、滋润幼苗。

种树还在继续,新的手段也在不断探索中。2016年4月,西宁市开始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确立的一个基本思路是治山、理水、润城。

为遏制风沙、改善生态,1989年,青海省委、省政府决定绿化西宁南北两山,成立青海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

并整合各方力量,推行责任分区,将宜林地划分成块,直接下达绿化任务到省级部门单位,着力打造被誉为西宁造肺工程、润肺工程的南北山绿化工程。

为有效推进两山绿化工程开展,青海省政府还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参与两山的绿化单位和个人可享有林地权属。

建设项目可享受减税和造林育苗补助,一时间,南北两山人潮涌动,义务植树的身影随处可见。

许多单位为完成好造林绿化工作,专门成立绿化部门,下拨专项资金、安排专人负责,保证高质量完成绿化任务。

198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来重塑湟水两岸的生态风貌,向西宁南北两山进军,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作。

十多年的时间,在青海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组织协调下,累计完成造林面积4.5万亩,截止到2004年,南北两山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是24.57万亩。

如果说第一次进军南北两山,是西宁生态建设的关键牌,那么第二次进军,就是西宁市打出的一张制胜牌。

2005年,西宁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西宁市南山绿化指挥部,开始了以南山为主的新一轮造林绿化,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工程。

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工程的启动,逐步壮大了造林绿化的队伍。青海省、西宁市两级共168个责任单位和个人参与其中,相继划分绿化承包责任区117个。

随着工程的推进,高标准工程造林成为主导,借助专业队伍力量,围攻两山难啃的硬骨头,保证任务进程和造林成效。

沿着蜿蜒的小路在南北两山上行走,苍翠的油松,吐绿的杨树,时近时远。在深绿与浅绿的相互映衬下,处处生机盎然。

在当时很多人看来,南北两山实现全绿化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西宁平均海拔2300米,高原造林成活率相对要低,加之高寒、干旱等恶劣天气,更是难上加难。

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南北两山绿化的主要因素,解决缺水是首要问题,经过多年的摸索,林业部门总结出一套经验,造林工程与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同时规划。

在完成当年造林任务后,提前为第二年造林区域修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如今,南北两山已建成由泵站、蓄水池、输水管道等设施组成的覆盖整个造林区的灌溉网络。

南北两山绿化的初期,南北两山的条件非常差,没有水,没有路,主要靠人工进行肩挑人扛,每年的绿化面积也非常少。

在相关水利、交通、电力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南北两山各方面的条件得到逐步改善,近三年来西宁南北两山每年要完成2到3万亩的造林绿化工作。

2014年,西宁市开始第三次进军荒山,而这一次目标并非单指南北两山,而是从南北两山向三县纵向延伸。

通过调查摸底,编制了《西宁地区南北山三年期绿化工程总体规划》,计划用6年时间,将西宁通向三个县城主要通道两侧的宜林荒山进行全面绿化。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十三五”期间,西宁市委市政府提出一芯二屏三廊道的新型生态格局。

向湟源、大通、湟中等三县的城镇周边和主要通道的两侧,开展南北山三期绿化建设工作,总面积27万亩,相当于再造一个大南山的绿化面积。

南北山的变化,使得西宁降雨量明显增多,狂风、沙尘暴天气明显减少,登山、徒步的市民也是明显增多。

南北山不仅绿了,也更加亲民了,让西宁人充分享受到了南北山的绿化成果,原先南山公园条件比较差,经过几代林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绿化覆盖率基本上达到了80%以上。

从原先的荒山变成现在满山的郁郁葱葱,广大市民也感受到了绿色生态给他们带来的福祉。

现在绿化的确实好,山上空气也好,以前到山上来,根本就看不到这么绿的山,这么多的草,现在到处都是树、花。

从1989年至今,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西宁南北山绿化总面积达到51.57万亩。

西宁市也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如今,绿色已成为西宁市鲜明的符号,绿色,已成为西宁市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的新优势。

绿色,已成为西宁这座地处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城市一张能拿得出手的靓丽名片。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2015-2020海果汇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