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21:30
周六至周日 :9:00-22:00

联系我们


首页 > 生态环保 > 正文
海鲜美味有风险
作者: 时间:2015年06月14日 关键词:


有的人不分青红皂白,不了解自身的状况,赶时髦,跑去海边大吃一顿生猛海鲜,结果命丧黄泉。经常有人吃海鲜后出现一种特殊的中毒,表现为类似过敏的症状如皮肤瘙痒、发红、水肿等。这些人可能只是对某些鱼敏感。

 

事实上,吃海鲜很容易引起疾病,海鲜中含有过量组织胺会造成人身体不适,少数人因天生缺少分解组织胺的酵素,吃了现捞的新鲜鱼或海鲜,就会引起过敏,部分表现为身体某些部位甚至全身起疙瘩并伴有瘙痒症状。

现在知道海鲜过敏是一种过敏性疾病,有急慢性之分。急性海鲜过敏患者应严格注意饮食,忌食辛辣、海鲜等食物;慢性海鲜过敏患者在吃了某些食物后病情会加重。

引起过敏的食物包括:海鲜、辣椒、香菇、竹笋、酒、芒果、草莓、香菜等。慢性海鲜过敏患者应该及时进行过敏源脱敏治疗。患者避免强烈抓搔患部,避免热水烫洗和外用刺激性药物,忌食动物蛋白性食物和海鲜发物。

如食用不新鲜或腐败青皮红肉鱼可引起中毒;腌制咸鱼,如原料不新鲜或腌不透,含组胺多,食后也可引起中毒。过敏体质者食用少量组胺也可能出现中毒症状。

 

鱼眼变红、色泽不新鲜、鱼体无力时,不要食用;烹调时应去内脏、洗净,切段后用水浸泡几小时,然后红烧或清蒸、酥闷,不宜油煎或油炸。过敏体质者最好不食此类鱼。

 

中毒时发病快,常在食后0.5~1个小时发病,有时只要5分钟,时间长的也只要4个小时。发病时症状轻,恢复快,偶尔会死亡。常表现为脸红、头晕、头痛、心跳、心慌、胸闷、呼吸急迫,脸、唇肿胀,口舌及四肢发麻,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

 

出现症状后立即催吐、导泻,以排出体内的读物。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或希斯敏后,症状迅速消失。


服药后可能出现嗜睡、乏力等副作用,应避免驾车、船及高空作业等。

 

其实吃鱼中毒不只与个人敏感有关,有些鱼含较多组胺,食用后就可能出现中毒反应。


含组胺越多引起中毒的可能越大。海产鱼中青皮红肉鱼类如金枪鱼、沙丁鱼、金线鱼等,含大量组胺;青皮白肉鱼如鲈鱼、鲑鱼等产生组胺较少;而皮不青肉不红的鱼如比目鱼、家鲫鱼等不产生组胺,也不引起中毒。


淡水鱼除鲤鱼产生大量组胺外,鲫鱼、鳝鱼等只产生很少组胺。其他如虾、蟹、乌贼只产生极少组胺,文蛤、蛤仔、蚶子等贝类不产生组胺。食用海鲜引起中毒与海鲜种类有密切的关系。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2015-2020海果汇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