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21:30
周六至周日 :9:00-22:00

联系我们


首页 > 佰联学校 > 正文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接地气人才
作者: 时间:2021年04月16日 关键词: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接地气人才,问题是,人才不是说说话就能解决的,要正确树立人才观,筑巢引凤,积极营造有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佰联学校认为,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社会偏见,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包括青少年在内的社会各阶层不了解职业教育。

要大力引导社会树立正确人才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接地气人才,要让职业教育更好发挥扶技、扶智、扶志的作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作用。

习主席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

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佰联学校认为,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具有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作用,对于乡村地区来说,尤其如此。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

职业教育是中途教育,是终身教育,也是全民教育,要大力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采取务实有效的举措,激发职业教育新活力,赋能乡村振兴,需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体系。

1、用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打破社会对职业教育低水平的误解,改变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印象,推动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有效融合;

2、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通过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职教体系,打破人才成长天花板;

3、推进职普融通,让职业教育轨道学生与普通教育轨道学生,在升学、求职、工作待遇、职务晋升等方面享有更平等的机会。

佰联学校认为,只有职教毕业生掌握高超的技能,找到好工作,过上体面的生活,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打消家长以及全社会对接受职业教育没有前途的误解。

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还有高等教育都是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推动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有效融合,是进一步拓宽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渠道。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接地气人才,要面向乡村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肄业生等年轻学生群体开展职业教育,积极鼓励好学的青少年、动手能力强的青少年接受职业教育。

山清水秀的农村空气新鲜风景如画,一招鲜吃遍天,年轻人掌握一技之长,都有出彩的机会,要为退休老干部和大学生回乡搞建设提供条件。

要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在合理规划布局、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鼓励并支持职业院校向乡村人口集中地区延伸。

1、因地制宜补齐职业教育资源短板,集聚政策红利,实行优秀技能人才特殊奖励政策和激励办法;

2、要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宣传表彰力度;

3、科学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持续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4、效鼓励本地学生就地入学、在本地就业,依托职业院校的技术力量,对当地农民、职工的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为乡村振兴战略输送人才。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习主席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对职业教育发展寄予厚望,指明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方向和要求。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接地气人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走上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迎来大改革大发展的新阶段,职业教育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

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在助力青年实现技能成才梦,助力脱贫攻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佰联学校认为,我国技能人才超过2亿人,占就业总量的26%,高技能人才仅有500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与制造强国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接地气人才,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时代,​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需要各类人才。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需要职业教育助力技能人才腾飞,需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要更多能工巧匠,更需要大国工匠支撑。

​1、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就业改善民生,在资金、资源投入上给予更多支持;

2、引导企业、行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全社会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3、大力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的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4、融入行业和企业办学,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5、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2015-2020海果汇 版权所有